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道日媒稱日前獲悉了日本政府5月底歸納的基礎設施系統出口戰略修正案的全部內容。該修正案的特點是,針對目標出口國家的城市建設計劃,日本將從設計階段就開始提供方案,對法律制定、人才培養和籌資等進行全面支援。日本在印度尼西亞高鐵等項目中輸給了報價更低的中國,今后將吸取教訓。修正案希望憑借日本擅長的細致服務獲得訂單。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6月7日報道,日本政府預定將該修正案編入6月歸納的日本經濟財政運營的基本方針——“骨太方針”中。
報道稱,日本企業在基礎設施出口方面明顯處于劣勢。例如,在印度尼西亞的高鐵項目中輸給了中國企業,在土耳其的吊橋建設項目中輸給了韓國企業。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加緊通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融資獲得基礎設施需求。國際上的訂單競爭變得愈發激烈。
報道稱,修正案中明確寫入了從開發階段就參與對象國家的城市建設計劃等方針。提出了為對象國家培養項目負責人以及提供竣工后的維護和管理等長期支援方案。日本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之前使基礎設施出口訂單額達到30萬億日元(1日元約等于0.062元人民幣——本網注)的目標,修正案將對實現這一目標起到推動作用。
具體而言,日本將以東盟(ASEAN)各國和地區為中心,提出國土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制定和修改建議。此外,還將涉足培養在當地負責設備運營和維護管理的人才,以及協助完善法律制度。將推動各國在解決城市建設問題時采用日本技術。設想了緩解交通擁堵和將信息通信技術(ICT)應用于防災對策。
報道稱,日本把電力、鐵路和信息通信等定位為擴大技術和服務出口的重點領域,為擴大在海外市場的展開,將在各領域分別制定戰略。相關省廳、民營企業和行業團體等將攜手展開討論。將列出積極推進出口的技術、領域、具體舉措以及以數年為單位的目標值。
例如在鐵路領域,除了預定在印度建設的新干線等高速鐵路網之外,東南亞的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日本的目標。在電力領域,考慮擴大高效率火力發電站的出口。在信息通信領域,考慮提供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和在俄羅斯推進的郵政技術。
按國別來看,力爭獲得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間高速鐵路的建設支援項目訂單以及美國磁懸浮鐵路項目訂單。在俄羅斯方面,將具體落實日本2016年提出的8項對俄經濟合作計劃,推進郵政事業的技術合作與開設作為醫療機構的圖像診斷中心。
報道稱,2000年~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所需的金額累計約為8520萬億日元。在亞洲,2010年~2020年累計將達到約960萬億日元。在日本國內基礎設施投資減少的背景下,很多以往的內需型產業都看不到出路。日本政府將主導取得海外投資需求,促進內需型產業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