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一旦取消替代國做法,歐盟就很難再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這將成為近年來影響國內經濟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
不公平的替代國做法
所謂替代國做法,是指其他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可以不以中國商品的實際成本為依據,而是選擇一個替代國的同類商品價格。可以想見,如果這個替代國的這類商品的生產成本很高,那么以此來衡量中國商品顯然是有失偏頗的。在中國農科院農經所研究員郭靜利看來,替代國的做法讓國內企業背負了不公平的競爭后果。郭靜利表示,在這條規定下,‘替代國’做法對我國企業的損害主要在于,我國企業本身都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運行的,貿易產品的成本及利潤的計算本身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當用‘替代國’商品來衡量我國商品價值時,就會產生失真。而對美歐等一些國家而言,其爭辯的是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可與否,他們的借口是我國政府給了企業很多補貼。
事實上,替代國做法已經給中國企業造成了不小損失。此前“每日經濟新聞”就報道過類似案例。2014年6月,美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華乘用車和輕卡輪胎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015年6月,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向中國廠商征收14.35%-87.99%的反傾銷稅和20.73% -100.77%的反補貼稅。而在此次終裁中,美國使用了泰國作為替代國來計算中國產品的正常價值。前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據初步測算,在采用替代國做法的反傾銷案件中,中國企業的平均反傾銷稅率比正常企業高20%以上。
本應于去年底終止,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無論如何,世貿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替代國做法,應于中國加入WTO15年后,亦即2016年12月11日終止。也就是說,世貿組織成員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不能再采用第三國商品價格來作為衡量標準。
然而,美歐日等世貿組織成員對這一問題的表態含糊其辭,以圖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2016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這將直接導致其可以繼續按照替代國做法對中國商品進行雙反調查。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看來,這背后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表現,以此擠壓中國的國際市場空間,保護其本國產業。實際上,根據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計算,對歐盟而言,如果中國得到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對華的反傾銷稅有可能降低17%-28%,這將直接影響到歐盟的生產和就業。不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此前指出,如果美歐不履行WTO承諾,不僅中國企業得不到作為WTO成員公平,正常的待遇,美歐企業自己也會受傷,甚至可能損失潛在的中國市場。
對外貿領域影響巨大
默克爾此番表態背后,是日益微妙的國際經貿關系。5月28日,默克爾表示,本屆七國集團峰會結束后,她意識到歐盟不能再完全依賴美國和英國,歐洲人的命運應掌握在自己手中。5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了一條推特稱:我們(美國)對德國貿易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而且他們對北約組織的軍事支出比其應付出的少得多。這對美國很不利。這種情況將改變。然而微妙的是,那邊廂剛與特朗普隔空互懟,默克爾這邊廂又對中國釋放出了善意。此番與李克強的會面,默克爾明確表示,全球安全面臨威脅之際,德國必須拓展與中國在多個領域的合作關系,德國與中國應在貿易領域相互合作,明確自由貿易,進一步開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