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世界智能大會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圍繞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技術路徑等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李彥宏和馬云的觀點交鋒引人注目。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的思考方式和互聯網時代完全不同。目前,智能手機已經普及,手機將長期存在,留給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不多了。開發者的思維方式需要從“think mobile”到“think AI”,從關注軟件到關注芯片等硬件進行轉變。
馬云則認為,今天的人工智能,往往流于讓機器模仿人,讓機器去做人做的事。“這是對‘智能’的膚淺理解”。發展機器人,不是要讓機器模仿人,而是要讓機器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罢羝麢C釋放了人的體力,但并沒有要求蒸汽機去模仿人的臂力。計算機釋放了人的腦力,但并沒有讓計算機去按照大腦、人腦一樣去思考。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的方式,人類必須尊重、敬畏機器的智能。”
實際上,在今年5月的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馬云和李彥宏就有過一場隔空論戰。馬云在機器智能高峰論壇中稱,數據很重要,是原料,沒有數據什么都不行。不過,李彥宏在人工智能論壇中提出不一樣的觀點:數據并不是那么重要,創新和技術更關鍵。李彥宏稱,工業時代煤像數據一樣是原料,但煤的重要性肯定不如蒸汽機。
不過,馬化騰對兩者之間的人工智能隔空戰進行了“調停”。馬化騰認為,“李彥宏談的是從0到1,需要創新技術驅動;馬云講的是從1到N。這個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數據驅動,是不同的階段?!?/p>
智能設備的展示或許更能讓人感受到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京東帶來了在“6·18”購物節中大顯身手的三大快遞“神器”:機器人、無人配送車、無人機。京東無人配送車順利完成了首單配送任務,京東的無人機配送技術也已落地。
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令人關注。公司此次帶來的是翻譯“神器”——“曉譯翻譯機”,目前支持中文與英語、維吾爾語、藏語之間的互譯。
作為人工智能較為成熟的應用領域之一——無人駕駛,當然不會缺席此次世界智能大會。主辦方甚至組織了一場無人駕駛挑戰賽,來自知名品牌企業、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63支車隊參加角逐,并在汽車智能化功能、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網聯和汽車信息安全等方面進行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