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當特朗普在和愛爾蘭新任總理通電話時,順勢調侃了一名愛爾蘭女記者,對瓦拉德卡總理說“她的笑容很美,我猜她肯定對你不錯”。這段對話被制作成視頻發到社交網絡后,特朗普總統再一次受到女權主義者的抨擊。不過,他似乎并沒受影響。
或許他需要這樣的調劑來顯示他作為大國領導人的自如。他的麻煩也太多了。即使是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三名記者因“通俄門”報道有瑕疵而辭職,也沒能讓他的醫改法案立即通過,而是再次遭遇推遲表決的命運。筆者想說的還不是這幾件事,而是另一件同樣棘手的事情,稅改。
稅改的最大問題是遲遲沒有大新聞。有些事情沒有新聞是好事,有些事情則未必,稅改就是后者。盡管特朗普內閣的核心高層——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Gary Cohn)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在閉門會議上說,在國會議員夏季休假返回后,就拿出一份眾議院、參議院、白宮三方認可的稅改方案,并爭取于11月前通過,外界對這件事情的進展卻并不滿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毫不客氣地表達了不滿。
IMF的語言是調低美國經濟的增長預期。這和幾個月前調高預期的理由一樣,都是因為稅改。之前說,因為要搞稅改,所以該調高一下預期;現在說,因為稅改遲遲不推,那只好再把預期調回來。
還真不能怪IMF勢利。他們也沒辦法確認特朗普是否能夠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稅改。當時說是年底前,而現在還沒拿出各方都認可的方案。看看醫改的例子,又是撤回又是推遲表決,已足夠困難;這還沒誕生的稅改方案,又有何自信能夠三個月內就闖關成功?
不過,IMF在調低經濟增長時把原因之一歸結為稅改推出緩慢,卻未必合適。推稅改就會帶來經濟增長的潛臺詞也太過武斷。IMF說,稅改沒能如期推進,那就應該調降經濟增長預期。但問題是,稅改真的推進了,經濟增長就能如期而至嗎?
我們來復盤看看。4月份特朗普政府公布過一份一頁紙的綱領性方案,但頗受質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擔心財政收入不能支撐稅改,美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很明顯無法覆蓋稅改帶來的成本;二是還可能造成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美國媒體更是調侃說,這是因為特朗普本人才是這次稅改的最大受益者。
兩個質疑都有道理。如果說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問題的話,第二個則偏重于政治問題。特朗普稅改,其實就是一個既關系著經濟又關系著政治的議題。外界對特朗普稅改簡單地總結為減稅,減稅自然是為了釋放經濟增長的動力,讓更多的錢轉移到投資和企業發展上。但減稅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財政收入的減少,財政收入減少又直接帶來兩大問題——特朗普承諾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減少,以及擠占社會福利資金。
基礎設施投資減少,又會拉低經濟增長;而擠占社會福利資金則會降低民眾的幸福感。到底多少是合適的,這需要測算,比如就有學者測算說,如果實施特朗普稅改,那么到2027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將由目前的77%增長到111%。高漲的債務成本,能給美國帶來多大的經濟增長?有的觀點認為,債務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增長,但該觀點未必能站得住腳,家庭債務會抑制家庭消費,而政府債務明顯會抑制政府支出,這就是前面說的基礎設施投資或社會福利被擠壓,投資減少則又會阻礙經濟增長。
真是復雜的問題。筆者上一篇談稅改的文章就對該話題做了歷史回溯,里根稅改的結果就是通過大規模舉債才換回了經濟的緩慢增長。不考慮這些變量的相互影響以及影響程度,只單純將稅改是否實施與經濟增長與否簡單掛鉤,則是不合適的。希望IMF的做法,已經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