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日前,由于朝鮮執意進行核武器研發,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對朝制裁決議,受此新制裁的刺激,朝鮮威脅要進行“千百倍”的報復。
為何朝鮮造核武會引起國際社會如此反對呢?這是因為核武器作為毀滅性巨大的武器,會極大的影響區域的戰略平衡。
前蘇聯的“死手系統”
冷戰時期的美蘇兩國,導彈與核武器的不斷進步,美蘇兩國都害怕對方先發制人,將自己的國家滅亡。在這種情況下,雙方不約而同地想到,必須研制一套可靠有效的應急系統,在己方高層領導人全部死亡的情況下,向敵國發動核反擊。
蘇聯的應急核反擊系統被“死手系統”。該套設備的監測系統異常復雜,簡單來說,該系統的工作模式大致是這樣的。遍布蘇聯各個主要城市的輻射檢測儀會將采樣數據匯總,以便系統判斷蘇聯全境是否遭到了核打擊。如確認遭受核打擊,系統會向蘇聯高層進行核實,看是否發動核反擊。如果沒有得到高層消息,系統會默認重要領導人全部犧牲,會將發射權移交給值班人員。也就是說,全球幾十億人的性命,很可能將由少數幾名軍人主宰。當然,還有一種極端的情況。當值班軍人也陣亡時,系統最終將自行啟動核反擊體系,將作戰指令發送到各個井基發射平臺。
在遭受核打擊后,絕大多數地方都將是一片廢墟,如何才能確保反擊命令準確傳達呢?對此,蘇聯有關部門特別研發了指揮導彈。該導彈由普通洲際導彈改裝,從外表看與同型號核導彈無異。不過,它沒有配備核彈頭,而是安裝了獨特的指令廣播系統。“死手系統”確認執行核反擊后,若干枚指揮導彈會飛躍蘇聯全境,向所有核導彈基地發送反擊信號。屆時,蘇聯所有的井基洲際導彈都會騰空而起,撲向各自的預定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指揮導彈均與普通洲際導彈的外形一模一樣且隨機部署,誰也不知道該導彈的具體數量和部署地點。除非蘇聯洲際導彈全部被毀滅,否則根本無法保證指揮導彈會失效。
不同于真實存在的“死手系統”,“核捆綁”是否真實存在一直飽受爭議。
所謂“核捆綁”學說是指核力量相對弱小的國家通過己方核力量綁架某個具有更強核能力的國家,在己方遭受核打擊時,己方的射程不足以對敵人進行反擊,故而對敵人盟國進行核打擊。其目的是防止一個核戰力強于己方、而己方難以打擊的第三方對自己發起核攻擊。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A國擁有核武器,但是其核打擊能力不足以覆蓋到它潛在的敵人D國——而這是一個同樣擁有核武器的強國。于是,A國將它的核捆綁對象設定為B、C兩個國家——他們在A國的核武器能夠打擊到的范圍,即使B、C兩國與A國關系非常友好。當D國與A國爆發戰爭時,若D倚仗其實力,對A發射核彈。則此時,雖然A的核武器對打擊不到D,但是根據其“核捆綁”的策略,A會將其有限的核彈全部發射到B、C兩國的首腦機關,從而將B、C兩國拖入核戰爭。如果B、C國家也制定了適應他們自身實力的核捆綁策略,則會有更多的國家卷入核戰爭,進而引發世界全面核戰。
由此可見核捆綁其實是一種非常恐怖的國家戰略,因為從核捆綁的表面上來看,當一個國家遭受打擊的時候,它不是積極抵抗,或者請求援助,反而將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不分青紅皂白地拖入戰爭的泥潭。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