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簽署備忘錄并非意味中美貿易戰引爆,但這標志著特朗普政府對華姿態發生顯著轉變,勢必加劇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緊張關系。
美國當地時間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指令美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就中國有關法律、政策、實踐或做法可能不合理或歧視性地損害美國知識產權、創新或技術發展展開調查。同日,美貿易代表發表聲明,表示將進行全面調查,并根據需要采取措施以保護美國產業的未來。
分析人士認為,一旦中美貿易戰被美國引爆,中國出口量大的行業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據統計,2015年以來中國半導體銷售額快速增長,并超越全球和美洲的平均水平,銷售額是全球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研究人士認為,中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半導體行業可能成為本次“301調查”的重點對象。
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劍指中國知識產權政策。中美知識產權之爭集中在電子行業、半導體及醫療設備等領域。2017 年以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華發起的337調查案件,涉及半導體、醫療設備、電子行業、電動車、智能制造及通訊工具等領域的產品。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周二發表談話稱,中方將采取所有適當措施,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如果事態發展至爆發貿易戰的程度,受影響的不僅是中國經濟,美國經濟也將受到較大影響。
興業研究報告認為,此次美國總統簽署總統備忘錄,并非意味著中美貿易戰的引爆。特朗普簽署備忘錄的目的更多在于對中國釋放強硬信號,以爭取中國對美國做出經貿讓步。美國的行政令廣義上包括“總統行政令”和“總統備忘錄”兩種形式,其中總統備忘錄的法律效力低于總統行政令,可以被另一備忘錄或行政令修改或撤銷。
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特朗普選擇了法律效力相對溫和且易于修改或撤銷的備忘錄,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后期談判預留了政策空間。此外,從備忘錄的內容觀察,此次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只是“授意”并非“立案”,這意味著從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到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式立案調查仍有較大的政策轉變空間。
當前,《美國貿易法》301條款仍是美國針對中國開展貿易戰的有力武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曾多次依據301條款對日本進行調查,并最終提高了彩電等的關稅。但是,在世貿組織(WTO)成立的1995年以后,美國基本沒再出現過發動制裁措施的案例,一直被稱為“最后的武器”。
在美2016年的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政策、政府采購、投資限制、服務業、農業、透明度和法律體制等八個方面存在阻礙美國出口與投資的壁壘。
根據美國 2017 年《特別301報告》,中國仍被列入“重點觀察國”名單,這是中國第 28次被美國列入“黑名單”。其中,美方認為,中國正通過專利和相關領域政策促進自主創新,如以知識產權和專有信息披露、本地研發等作為市場轉入條件,繼而損害到相關產業的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
不過,301條款雖然擁有強大的權限,但卻是依據美國國內法律判定貿易對象國的貿易制度是否合理,然后單方面實施制裁的機制,而WTO禁止單方面的貿易限制措施。因此,如果美發動制裁措施,極有可能會違反WTO規定,包括中國在內的美貿易對象國家勢必會強烈反對。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