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論述了日本文化是一種“恥感”文化;《日本邊境論》更是深入討論了日本“文明邊境”的心理,由于缺乏文化的自我審視能力,讓日本人有意無意養成了這樣一個特征:將自己好的一面無限放大,將自己不好的一面極度隱藏。
這就是日本為什么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在相同的錯誤,這次神戶制鋼所造假風波的解決之道,日本人已經從骨子里寫好了劇本:鞠躬、認錯、態度誠懇、人家還是有好的一面、你看人家好的一面有多好、你看人家的東西真好……你看人家的東西簡直就是藝術品……
所以在日本,出現質量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鞠躬,鞠一個躬不夠,那就鞠兩個,這還真不是玩笑話。
在一百多年前,中國人連被稱為“洋火”的火柴都生產不了,而今天,無論是入海的蛟龍還是飛天的神舟,我們都可以自主制造。我們看待日本這個鄰居加老師的時候,已經沒有以往仰視的眼神,更多的是把日本制造的問題引以為戒,實現彎道超車。
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的戰略。在此背景下,不僅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做支撐,更需要中國人筆直的腰板站起來“發聲”。
隨著經濟、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制造業已經走向了中國創造,甚至是中國創新。華為的手機在歐洲以及非洲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日本所有手機生產商的總和。它從默默無聞的品牌,到國內家喻戶曉,再到暢銷世界。中國人正用實際行動證明著中國制造已經由數量向質量完成了一次華麗的轉身。
關注財經365(m.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