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國西雅圖的波音737客機生產線。(東方IC)
中國網新聞7月18日訊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在英國范堡羅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開幕前夕,波音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丹尼斯?米倫伯格警告美中貿易戰將為這家航空業巨頭帶來潛在危害。波音的擔憂已成為美國升級貿易戰以來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產業樣本。
米倫伯格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美國首次公布對華征稅建議清單后,今年4月初,中國商務部緊接著公布500億美元的征稅清單。該清單中包括“空載重量超過15000公斤,但不超過45000公斤的飛機及其他航空器”,這一范圍幾乎包括了波音公司生產的波音737系列的主力機型。3月22日美國公布對華征稅清單當天,波音股價暴跌5%,中國的反制清單公布后,其股價再跌6%。
股價下跌,因為中國市場在波音的全球版圖中至關重要。
首批征稅清單未涉及飛機
BBC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飛機市場,去年從美國進口飛機占波音全球產量26%,貿易額約600億元,一旦征稅政策落地,將對波音飛機訂單產生較大影響。
波音在該清單公布后發布聲明稱,“我們將繼續與兩國政府積極主動地接觸,并在中美領導人承諾要談判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繼續努力,以確保建設性的談判得以繼續。”
7月6日,美國發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貿易戰,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強行加征25%的關稅,另有價值160億美元的產品清單在接受公眾討論,等待實施。隨后,中國海關立即對原產于美國的34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并公布了160億美元商品的清單。中國最終實施的征稅清單相比于4月公布的清單有較大變化,航空器一項被去掉。之后160億美元的名單中也無航空器。
得益于此,米倫伯格表示,波音尚未感受到關稅對其業務的影響。他同時稱,“我們與中美兩國都有深入接觸”,并對這場貿易爭端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抱有希望。
當地時間2018年7月10日,法國科洛米耶,歐洲航空巨頭空客發布新一代單通道客機。(GUILLAUME HORCAJUELO/東方IC)
將中國市場推向空客?
雖然暫時躲過中美第一輪貿易戰,然而這并非最終結果。
“如果貿易戰繼續升級,飛機勢必就會納入進來。”BBC分析,對于航空公司而言,中短期可能暫緩引進;但長期而言航空公司勢必轉向空客,甚至國產C919;前者在性能上可以與波音機型替代,后者是中國自行研制的飛機,計劃2021年前后會交付客戶。
目前,在中國民用航空器市場,波音737系列以及空客A320系列的窄體飛機占比超過八成,兩家在市場份額上旗鼓相當。在國內的航空公司中,超過80%都是同時采購波音和空客,對他們來說,將原本屬于波音的訂單轉移到空客并不困難。此外,因為人員培訓等原因,航空公司一旦開始引入空客飛機,將會更傾向于批量購買,以快速形成規模效應,這將會對波音產生長期負面影響。
中國訂單大規模轉向歐洲?
除了直接出口中國的飛機可能被加征關稅,波音還面臨美國對中國以外國家的貿易新政策——比如美國對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鋼鐵征收25%關稅,對鋁征收10%關稅。
BBC指出,航空產業是全球制造也的集大成者,科技含量高,產業鏈很長,是國際分工合作的典型,貿易保護主義將對波音的全球制造帶來負面影響。
米倫伯格也表示,“航空業因自由和開放的貿易而興盛。我們擔憂關稅將影響供應鏈的成本,但這個供應鏈是在中美兩國間雙向流動的,是一個遍布全球的復雜網絡。”
分析人士稱,美國在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的同時,也在對其歐洲和美洲的盟友進行“掃射”,這可能促使他們合作來抵御美國,最顯著的負面效應就是在歐美有競爭的領域,中國訂單會出于規避風險而流向歐洲。
本周剛剛落幕的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也透露出中歐加強經貿合作的信號,會后公布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到——“雙方堅定致力于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推動更加開放、平衡、包容和普惠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