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30日報道德媒稱,在中國東北城市大連,星海廣場曾經是最有吸引力的一個地方。遠眺大海和引人注目的星海灣大橋,星海廣場沿街布滿了海鮮餐廳。
據德新社5月17日報道稱,在中國的“銹帶”省份,不穩定的經濟擾亂生活。去年,大連所在的遼寧省是全國唯一跌入衰退的省份,而全國GDP總量增長了6.7%。
報道稱,遼寧是中國所謂“東北傳統工業基地”的三省之一,現在這里是全國的衰退地帶。腐敗叢生,加上聚集了眾多被淘汰的國企,遼寧受到重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上個月成立了大連自由貿易區--全國11個此類經濟特區之一,意在鼓勵改革,吸引投資。
報道稱,這些經濟特區是北京建設歐亞大陸貿易和基礎設施網絡以及支撐中國整個東北地區發展的計劃內容之一。
大連居民對這項計劃既充滿希望,也心存疑慮。大連一位設計地鐵車廂的29歲的國企工程師說一年來他的收入減少了一半,月薪只有300美元(1美元約合6.85元人民幣——本網注)左右。
他說由于中國城市放慢了地鐵網絡擴建,加上民營公司的競爭加劇,他所在的公司獲得的合同越來越少。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和立估計,過去幾年期間,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很多國企實際產能不到50%。
報道稱,中國去年宣布計劃兩年壓縮煤炭和鋼鐵10%產能,三年內關閉345家“僵尸企業”。它還撥款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安置失業工人。
但是,繼去年中國建筑材料需求出現上漲以來,據報道有些工廠又重新開業。
報道稱,與擁有較多民營企業的中國南方不同,中國東北地區是國家計劃經濟的搖籃,而且與擁有類似經濟模式的俄羅斯和蒙古接壤。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上世紀70年代末,當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時,體制問題開始浮出水面。
大連自由貿易區肩負著探索“制度創新”和“激活中國東北傳統工業基地的發展”的重任。方法包括稅收鼓勵和幫助國企網上銷售產品。
掛牌第一個月,自貿區吸引了1900家企業,注冊資本超過50億元人民幣,涵蓋領域包括金融、貿易、物流、租賃和信息技術。
一名29歲的金融顧問持樂觀態度,認為自貿區將帶來就業,并在大連引起連鎖反應。他說年輕人一旦決定在大連生活就應當相信大連的經濟會改善。
另一位28歲的信息技術公司人力資源經理也持同樣觀點。他說:“沒那么絕望。有人樂觀,也有人認為這也許需要時間,但是沒多少人認為根本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