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出爐的《上海市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十三五”期間,上海將啟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等10大重點工程,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落實國家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戰略。
根據《規劃》,10大重點工程分別是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業大數據創新工程、工業云引導工程、制造業“雙創”體系培育工程、綜合集成能力提升工程、工業電子商務振興工程、綠色制造推廣工程、核心信息技術突破工程、工業信息安全保障工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推廣工程。
其中,在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快研發高端智能裝備,加快建設數字工廠。要促進人工智能在智能網聯汽車、互聯智能工廠、智能裝配包裝與物流、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研發具有規模化應用的智能裝備。
圍繞工業大數據創新工程,《規劃》提出,要以生物醫藥、能源、鋼鐵石化、航空航天、金融、消費、征信等領域為重點,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建設,促進長三角、全國以至全球行業大數據資源在上海集聚,開展數據深加工服務,提供精益生產、精準營銷、智慧物流、節能減排、信用評估、互聯網金融等服務。
在工業云引導工程方面,《規劃》提出,要以裝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汽車、鋼鐵化工、都市產業等六大產業的研發創意、維修檢測、物流、管理、能源、商務等領域為重點,完善行業云平臺建設;引導大型企業對現有信息系統和基礎設施進行“云”化改造,建設面向行業和產業鏈的公共服務平臺,帶動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
在工業電子商務振興工程方面,《規劃》提出,要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優勢,結合“國家電子商務綜合創新實踐區”建設成果,在浦東新區等創新試驗區,推動鋼鐵、石化、農產品等大宗商品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全球大宗商品集散能力。
圍繞核心信息技術突破工程,《規劃》提出,要發展壯大工業軟件產業。以嵌入式操作系統、實時數據庫、工程中間件以及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新一代基礎軟件為重點,加大基礎軟件的研發及產業化。
為了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規劃》同時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優化綜合推進體系、完善資金扶持政策、培養引進產業人才、健全標準規范體系、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
其中提出,要擴大資助范圍,將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等納入兩化融合扶持政策適用范圍;創新資助方式,將財稅支持方式由支持企業為主轉為支持平臺為主,由事前資助為主轉為事后評估補貼為主,由補生產、補項目為主轉向補需求、補人才為主;理順兩化融合投融資體制,引導各類市場資本投向兩化融合重點領域和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