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食鹽里面添加亞鐵氰化鉀!這是要滅種的節奏嗎?》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文中稱,我國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 加熱分解得到氰化鉀,歐美人不吃亞鐵氰化鉀,但是我國食鹽中卻添加了“亞鐵氰化鉀”作為抗結劑。
那什么是亞鐵氰化鉀呢?亞鐵氰化鉀別名為黃血鹽,是淺黃色單斜體結晶或粉末,無臭,略有咸味,具有抗結性能,可用于防止細粉、結晶性食品板結。例如,食鹽長久堆放易發生板結,加入亞鐵氰化鉀后食鹽的正六面體結晶轉變為星狀結晶,從而就不易發生結塊。
那是否就像網文中所說,我國的鹽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呢?對此,有記者進行了一項調查,在一家超市的貨架上擺了9種鹽,7種未添加亞鐵氰化鉀,2種添加了亞鐵氰化鉀,添加亞鐵氰化鉀的占比僅22%。加碘低鈉海鹽、加碘天山湖鹽都注明了本品抗結劑含量為零,并提示:產品無添加抗結劑,若有結塊不影響食用。加碘雪晶鹽、加碘冰晶鹽、未加碘雪晶鹽、精選海鹽等均未添加亞鐵氰化鉀。只有兩種食鹽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分別是加碘自然食用鹽、加碘低鈉鹽,含量為小于等于5毫克/ kg,小于等于10毫克/ kg,均低于國家標準。
對此,廣州鹽業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食品流行的趨勢是綠色天然,我國食鹽也在走向綠色天然,越來越多的食鹽不再添加抗結劑,保留原汁原味。除了井礦鹽太容易結塊,而且一旦結塊很難砸碎,不得不添加亞鐵氰化鉀,其他食鹽已經越來越少使用抗結劑,甚至實現零添加。所以文中說‘世界上鹽的發展方向是走向綠色天然,而中國是逆行!’純粹無稽之談。可以說我國食鹽中不添加抗結劑的食鹽選擇非常多樣,根本不需要非要去國外的網站買進口鹽。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文中特意提到了某些售賣進口鹽的網站,甚至某個進口食鹽品牌,營銷的意味很濃。不排除“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吸引眼球,拉動銷售,夸大其詞。”至于添加亞鐵氰化鉀是否有害?對此,專家表示,日常食用食鹽無害。作為國際通用的抗結劑,歐美也允許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正常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而且中國的標準比美國的標準還更嚴,美國提出食鹽中可以加入13mg/ kg以下的亞鐵氰化物,但是中國最大使用量為10mg/ kg。且“亞鐵氰化鉀”中的鐵和氰化物之間結構穩定,只有在高于400℃才可能分解產生氰化鉀,但日常烹調溫度“通常”低于340℃,因此在烹調溫度下亞鐵氰化鉀分解的可能性極小。中國推薦的食鹽每日攝入量為6g。考慮中國居民實際食鹽攝入量普遍偏高,按每人每天攝入15克食鹽計算。如果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每天攝入量為0.15mg。按照成人體重按60kg計,攝入量為0.0025mg/ kgbw,遠低于人類的每日容許攝入量0.025mg/ kgbw,因此按照標準規定使用亞鐵氰化鉀本身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