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是孤懸海外的中國新經濟。中國經濟最有活力,景氣迸發的部分幾乎都不在A股,如果孤懸海外的中國的新經濟在國內資本市場,相信今天的漂亮50是這些公司,而不是傳統的上證50。
第二是資本管制下的事實性金融壓抑。資本項目管制,最有價值的資產被市場分割排除在外,被甩在國內資本市場的:深陷金融債務周期的傳統經濟,以及經濟馬太效應所擠出的中小市值科技公司,這是我們不愿意接受的無奈現實,實際上也是一種金融壓抑。港股通某種程度成了制度壓抑下的受益者。A股交易的被動抱團取暖,漂亮50,上證50也許會演繹另外一種泡沫,在一個明確地金融信用收縮周期中,與寄居于海外的那部分中國新經濟資產相比,無論是前景還是盈利,都會晦暗很多。
第三是靈魂出竅的資本市場。金融整肅,強化監管,主流是非常好的,但有那么一些不太靈活,缺乏彈性,剛性的反市場操作,過猶不及和矯枉過正皆有,導致某些目標有點功利化,比方說在損害賠償和集體訴訟制度缺失的條件下,以IPO為導向的準注冊制,偏離了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資源整合,并購重組,優化配置),靈魂出竅,形成次生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