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電(記者梁書斌、閆睿)同諸多左鄰右舍一樣,今年68歲的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市民張文全正享受著裝修回遷新房的喜悅。對于在棚戶區中居住了30多年的一家人來說,“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不便,很快將成為歷史。
張文全家這套近90平方米的回遷住房,是通過當地設立的“選房超市”選中的。記者近日從綏芬河市政府了解到,自2015年起,綏芬河市將消化商品房庫存與安置棚戶區拽回遷相結合,走出了一條“政府搭建平臺、企業提供房源、群眾自主選房”的棚改新路。
“征收工作難不難,關鍵看是否以百姓利益為出發點。”綏芬河市房屋征收辦主任王志宏說,在充分尊重被征收人意愿基礎上,市里確立了“建立平臺—鎖定房源—發放房票—自主購買—簽訂協議—安置入戶”的貨幣化安置去庫存思路。
瞄準國家開發銀行發放棚改專項資金的契機,由綏芬河市海融城投公司籌建的平臺“選房超市”,將五證俱全、符合條件和棚改要求、經過審核的市內存量房源納入系統,征收、房產、城投等部門的服務窗口也一并嵌入,回遷戶可在其中自由查詢房源信息、透明選房,一站式辦理相關手續。
在“選房超市”選房,就像到超市買菜。按照征收補償方案等政府規范性文件,被征收房屋經過第三方機構系統作價,棚戶區居民拿著寫有估價的購物卡“房票”,在城區各房地產開發商建設的房源中自主挑選,用“房票”沖抵房屋的價值。入駐的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則負責疏通引導,確保流程有序、透明。
張文全說,剛開始也擔心“這面房被收,那面沒著落”,后來政府工作人員幾次帶著文件到家里和我談,給我吃了定心丸。選房也不是只看看圖紙,還可以到現房實地踏查,質量好不好、采光足不足、區位優不優。急著搬新家就換購現房,不著急搬也可以等期房,待其交工再從棚戶區搬出即可。
購買存量房源既妥善安置了回遷居民,也有效緩解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鏈難題。據王志宏介紹,自2015年以來,完成超過4500戶的征收補償,去庫存商品房2200余套,為當地23家房地產企業增加銷售額逾5億元。回遷居民“從選到妝,最快從以往兩年縮短至平均3個月。
綜合為回遷居民提供新建回遷區、政府購買房源、自助購置房源和貨幣補償相結合等多種方式,人性化、自主化的征收安置得到群眾理解。在2015年,因征收工作引起的糾紛同比下降70%。
綏芬河市委書記李大義說:“尊重百姓利益、尊重市場規律,政府要以等不起、坐不注慢不得的使命和責任感,守土有責、盡責、負責,這是百姓的獲得感,也是為人民服務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