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7月1日即將實施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趙敏晚間在參加央視財經評論時指出,投資者適當性從2007年開始陸續在基金銷售、創業板、股指期貨等領域實施,核心就是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規范的是證券機構的行為,需要對投資者風險偏好等進行分類,將產品分級,由機構進行匹配。在這過程中,機構有義務,投資者也有義務,需給機構提供真實的資料,以便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判斷。
針對7月1日即將實施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有觀點認為,制度實施之后“全民炒股時代將終結”,一些新股民開戶炒股就困難了,評分偏低的股民會勸退。趙敏6月26日晚間指出,這些觀點是誤讀。當前投資者可以買股票,新規后仍然可以買賣股票,投資交易不會受到限制。
趙敏晚間表示,“小國九條”中第一條就要建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證券市場是風險市場,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銷售的產品風險也不同,希望在這個市場中通過匹配能夠買到風險匹配的產品,這是國際通行做法。同時,這也不是一個新的制度,2007年實施過,此次頒布的規則是對之前規范的提升,強化中介機構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中國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歐陽昌瓊6月26日表示,新的管理辦法是對以前的適當性管理工作的總結,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從經營機構來講就是三句話: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產品,把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投資者。
歐陽昌瓊指出,行業內的普遍做法,是對投資者做風險評估問卷,通過財務狀況、投資經驗、風險偏好、投資目標等方面了解客戶,這是一種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決定投資者符合哪種風險承受能力,還有其他途徑和方法,可面見、座談方式與投資者進行交流。
中金公司黨委書記楊新平指出,對中小投資者利好,此次的新規明確了經營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實際上是把有限的資源向投資者傾斜。本次規則把投資者分為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對專業投資者就不需要揭示過多風險,而普通投資者,機構就需要幫助投資者分析風險承受能力。
(原標題: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全民炒股時代終結是一種誤讀)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 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