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可能發現,官方對減稅降費額度的口徑有所微變。
在今年3月全國兩會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是表示,今年減稅降費將力爭達到1萬億元。
3個月之后的6月7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加推了一批新的降費舉措,全年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
1萬億元減稅降費從“力爭”到“超過”之變并不簡單。此前一位部委退休高官告訴筆者,政府在表述“力爭”完成某項任務時,往往意味著很難完成,甚至當期完不成。比如2015年上半年提到力爭完成營業稅改增值稅,最后推遲到2016年。
但僅僅不到3個月,國務院從力爭達到1萬億元減稅目標,改為超過1萬億元,體現了中央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的決心和能力。
深追這一減稅目標微變,一方面可能是美國等大國減稅計劃帶來國際稅改競爭壓力陡增,倒逼我國加大減稅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我國企業稅費負擔仍然較重,需要進一步減稅來放水養魚。
全國兩會結束后的一個多月后,美國公布了1986年以來力度最大的減稅計劃,包括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5%降至15%,個人所得稅級數由七級降至3級,稅率也適度下調。
資本流向低稅率國家,美國大幅減稅計劃有利于全球資本流向美國,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帶來嚴峻挑戰,已經掀起一場全球減稅浪潮。
英國已經批準了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的政策,將在2020年前降至17%,并承諾英國企業所得稅稅率將保持在二十國集團國家中最低水平。印度也正在推行自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稅制改革,統一稅制提振經濟發展。
美國等大國紛紛減稅或優化稅制,國際稅收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也倍感壓力,在其他國家還在醞釀減稅時中國前期已經推出大規模減稅計劃和進行稅制改革,中國希望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一批減稅舉措,李克強告誡有關部門,“許多國家都在醞釀出臺減稅措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我們要有‘搶跑’意識,用實際舉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他指出,當前國際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國家都競相發出“減稅”信號。“所以我們要有‘搶跑’意識!企業埋頭苦干、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政府要通過減稅降費,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環境。”
6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了新的降費措施,李克強在這次會上再次強調,“現在國際競爭異常激烈,不少國家都在醞釀出臺減稅措施,因此我們必須從全局出發,給企業一個良好穩定的預期,持續保持中國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要在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各有關部門積極主動作為!”他說,“要讓中國持久成為投資發展的熱土!”
正是在這次會上,國務院改變了此前力爭減稅降費1萬億目標,而是給出了減稅降費具體預估數字——10010億元。
中國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根源不在國際競相減稅倒逼,而是經濟增速放緩下,企業經營效益大不如前,企業稅費負擔感受沉重,尤其是費用。
去年營改增消除重復征稅,全年減稅達到5700億元。但企業仍然感到負擔不輕,尤其是收費繁多,且不規范。
與去年降成本亮點在減稅不同,今年亮點是降費。
這一輪降費不僅涉及政府收費項目,比如取消停征了41項中央行政事業性收費,還涉及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機構收費,和重點領域和環節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清費力度廣度前所未有。
國務院稱,在今年超1萬億元的減負中,降費占60%以上。下一步減稅降費難點在于,如何真正把這1萬億元降成本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