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6.5億女性中
她被評為最富有的第7人
她農村家庭出身
書只讀到初中
也沒有什么高顏值
……
20多年前,還是富士康流水線上
一名顯得土氣和怯氣的打工妹
1
富士康的第一批打工妹
1988年,深圳西鄉崩山腳下,富士康建立了在大陸的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電子插件廠。21歲的王來春成了它的第一批工人。
彼時深圳剛起步,一下冒出了很多工廠,什么都供應不上,停水、停電是常態,海洋廠又地處偏僻,生產和生活條件都很差。
100多位女工住在一個大通鋪上,電扇吹出來的是熱風,停水后,碗都不能洗,刷牙、洗臉要端著臉盆走到一公里外的村子里去,洗澡沖涼得到附近一建筑工地遺留下的小木屋中提心吊膽地進行。即使有水,水質也很差,燜出的米飯都發紅,被大家稱為“紅米飯”。
富士康又特別講紀律、講執行,規矩多如山,一停電,工期就被耽誤了,但半夜凌晨來了電,都得爬起來到車間抓緊干。
一個夏天折騰下來,不少姐妹偷著抹眼淚,也有人實在受不了,離開了。
但王來春堅持了下來,兩點一線,沒日沒夜,任勞任怨地干。
2
職位最高的大陸人
郭臺銘曾講過一句話,“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馬步蹲得扎實;少林寺和尚功夫千變萬化,是挑了多少年水上山。”
王來春在富士康練成的“馬步”,是從流水線的操作員開始干。
很多人認為流水線的工作重復而乏味,沒有技術含量,但臺灣管理干部(下稱:臺干)培訓時,卻講到富士康為做好這看似簡單的事,走了多少彎路,交過多少“學費”。
大多數工友對這些說教沒興趣,只關心干多少活兒,拿多少錢。但王來春卻聽得津津有味,而且以超出干部們要求的標準去執行。
下班了,別人都走了,她還留下來工作。管理干部不斷表揚她,次數多了,她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因此跟其他工友產生距離,就下班先回到宿舍,等半夜人少了,再去偷偷加班。
她以為這樣主管就會不知道,但主管哪會不知道,表揚很快變成了提拔。
此后,王來春伴隨著富士康在大陸的發展,步步高升,到1998年,她已是當時大陸人在富士康的最高領導——“課長”,管理員工數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