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連續12天暫停,銀行體系流動性周一轉為“適中”。市場人士預計,7月11日,中國貨幣市場面臨失血近4600億元市場,央行不會袖手旁觀,如果資金面確實出現收緊趨勢,中國央行會采取行動。
中國央行已經連續12個交易日沒有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但市場對央行的“缺席”并不擔憂--隨著MLF到期、新債發行繳款和中下旬繳稅加速資金抽水,預計央行不會袖手旁觀。
彭博匯總數據顯示,本周累計將有4595億元央行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規模為6月第一周以來最高;且本周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和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在內的利率債發行量較大,其中公開發行部分至少達4829億元人民幣;海通證券(600837)分析師姜超還預計,7月中下旬企業繳稅估計超4000億元。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已經連續三周處于凈回籠狀態。雖然近期空窗操作,但仍然對市場流動性水平保持密切關注--周一,公開市場交易公告稱,銀行體系流動性處于“適中”水平,相之下,此前兩周央行則表示,銀行體系流動性處于“較高”水平。
“目前央行的態度應該還是維持流動性不緊不松,”招商銀行(600036)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在電話采訪中表示,“如果資金面確實出現收緊的趨勢,可能會采取行動,比如重啟逆回購或續作MLF?!?/p>
中國央行未立即回復彭博新聞社尋求置評的傳真。
東方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潘捷亦在報告中稱,前期大量的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季末財政支出的投放,使得6月份市場流動性總體較為寬松,雖然央行暫停了逆回購,但是資金面依然不緊張,展望三季度,“一旦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央行流動性投放料不會吝嗇”。
盡管公開市場已連續14日累計凈回籠7800億元資金,7月的市場流動性表現仍然好于市場預期。(原標題:央行重啟逆回購操作 此前連續12個交易日暫停操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