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已經有1306家已經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占上市公司總數量的四成。從預告類型上看,超過四分之三的公司報喜(394家預增、361家略增、77家扭虧、165家續盈)。基金重倉股選股水平略高一籌,持有的報喜股占比超過八成:發布業績預告的731只基金重倉股,報喜股598只,占比達81.81%。
但是,仍有133只基金重倉股出現了業績預憂,更是有13只出現了首虧。號外財經發現,中小板股納思達預告顯示,該公司上半年預計凈利潤約-115000萬元至-70000萬元,預告凈利潤變動幅度為-594.45%。這是股票是目前預虧最嚴重的的基金重倉股。
納思達是誰?緣何如此陌生?
對投資者來說,納思達當然陌生,因為它剛剛換了“馬甲”。該公司在艾派克5月26日公告,公司名稱由“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艾派克”變更為“納思達”。納思達預虧原因歸為三點:(1)打印耗材核心業務(不含美國利盟)業績有較好增長;(2)2016年11月29日美國利盟公司被并購后對可辨認的資產、負債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由于增值額較大,相應地增加了報告期間的折舊、攤銷、存貨轉銷等,使得美國利盟公司調整后的凈利潤為較大的虧損;(3)公司2016年對美國利盟公司實施控股收購時向銀行及控股股東借款融資,在本報告期產生利息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7月10日,納思達發布關于重大資產出售完成交割的提示性公告,重大資產出售的交割已于2017年7月7日(紐約時間)完成,交易全部對價13.23億美元已全部到賬。值得注意的,6月1日,該公司公告擬收購美國利盟,耗費資金40億美元,其中收購款27億美元,替利盟償還借款特定9億美元,職工安置費用4億美元。這被人們稱為“史上做大的蛇吞象”計劃,機構投資者更是半信半疑。
二級市場上,4月以來該股持續陰跌,股價從一季度末的27.65元降至7月7日收盤價23.00元,累計下跌16.82%。更是重要的是,7月份首周,該股的機構凈主動買出率為37.77%。用“閃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那么是誰在閃退呢?
分析基金一季報數據,發現共有4只基金重倉持有納思達,持股總量達1796.80萬股,持股占流通股比9.32%,持股總市值4.97億元,僅涉及兩家基金公司,一是交銀施羅德基金,二是中海基金。其中交銀施羅德基金共有3只基金持有該股:交銀成長A、交銀藍籌、交銀施羅德成長30分別重倉持有納思達1163.68萬股、570.15萬股、46.25萬股,合計持股市值為4.92億元,占基金持股市值規模的絕大多數。
交銀施羅德基金3只基金如果沒有“閃退”,那么4月份以來累計浮虧近8300萬元。被“首虧”打蒙的交銀施羅德基金會否從容離開?我們在馬上披露的基金二季報中見分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