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對于A股投資者而言,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熱點很多,懸念不少。
首先是股指大跌,尤其是創業板指數重挫5.11%,收盤為日內最低的1656.43點,創下兩年半以來新低;而作為創業板此前的指標股和明星股樂視網,雖依舊停牌,但也在這一年召開了股東大會,面對日益嚴重的危機,賈躍亭沒有露面。樂視網股東大會數十分鐘即草草結束,面對諸多質疑,接手樂視網的孫宏斌對媒體稱:沒有精力放在樂視上,“樂視是不是要姓孫”這個話題沒什么意思。
創業板大跌與樂視危機,看似沒有直接關系。但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創業板公司講故事,近幾年可謂十分流行,也一度頗受青睞,一度在牛市中將創業板指數推上4000點。造一個概念,搞一樁并購,股價就可以來幾個漲停,自以為可以分得一杯羹的散戶和機構進去,推高股價后,原股東套現離場。不過,“故事”不可能一直講下去,當不少當初的明星公司在面臨兌現危機時,其關注度就十分之高。
樂視網就是代表。最近幾年樂視不斷擴張,從超級手機到超級電視,再到超級汽車,講了一個又一個“故事”,也因此在資本市場引來資金追捧,股價與市值齊攀高。公司亦趁機巨額融資,有統計顯示,自2010年樂視網上市以來,包括上市公司板塊、各個業務子生態在內,整個樂視已知的累計融資規模已達到數百億元的驚人規模。
雖然一路走來受到質疑不斷,但樂視卻也能不時獲得資金青睞,最顯著也是最近的一筆是,2017年1月融創董事長孫宏斌以150億元入股樂視,成為樂視網的第二大股東,同時入股樂視集團旗下樂視超級電視和樂視影業板塊。
不過在還未過去的7月,一連幾件大事,讓樂視徹底陷入危機,包括信任危機。7月4日,招商銀行就樂視旗下的樂風移動貸款發生欠息,且多次催收無果向法院申請資產保全,上海市高級法院依法裁定凍結了賈躍亭和其妻甘薇名下存款,及樂視三家子公司存款,并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
7月6日,創始人賈躍亭宣布辭去樂視網董事長和樂視網一切職務,以后將專注樂視汽車業務。
7月10日,樂視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在10日這個每月固定發工資的日子,樂視控股和非上市體系如樂視體育、樂視移動等公司的員工,卻并未收到工資。樂視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樂視控股及非上市體系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公司決定將7月份工資推遲一個月至8月10日發放,希望獲得員工的諒解和支持,與公司共渡難關。
7月14日晚間,樂視網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稱由于受到樂視體系資金流動性緊張等原因影響,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3億~6.4億元,而上年同期則是盈利2.8億元。
7月17日,樂視網臨時股東大會,前來討債的供應商高喊“樂視還錢”的口號聚集會場門外,但承諾負責到底,會把金融機構、供應商以及任何的欠款全部還上的賈躍亭,始終沒有現身,還沉浸在美國的汽車夢中。
賈躍亭的汽車夢能不能實現,筆者即便不看好,但也不能斷言。但如果重蹈樂視體育、樂視手機覆轍,我們要如何看待賈躍亭和樂視的夢想呢?一旦汽車創業一地雞毛,員工的工資、供應商欠款、銀行貸款,乃至A股股民的損失,甚至包括孫宏斌剛剛投入的資金,如何收場?很明顯,任由企業破產和賈躍亭滯留美國,很多人似乎都不樂意。樂視在這幾年期間的運作,究竟是真正為了夢想,還是借夢想之名,行圈錢、套現之實,這些需要監管層給民眾一個交代。
可以說,“講故事”成了近年A股市場頗為普遍的現象,許多上市公司什么行業熱門就去投資什么,然后通過這些“故事”到資本市場大筆“圈錢”,一個概念不行再換一個,而等到融資到位以后,投資項目不能為上市公司帶來業績提升的案例并不少,有的只講“故事”,不干實事,更有甚者僅為拉升股價配合減持。例如改名為“匹凸匹”的多倫股份、由餐飲企業寶利來、湘鄂情換名而來的神州高鐵、中科云網等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契合熱點,講著環保、影視、游戲、互聯網金融之類的“故事”。
無論是利用“講故事”將募集資金揮霍、融資燒錢,還是配合炒作股價,甚至涉嫌市場操縱,最后受害者多是大眾投資者。而且,上市公司“講故事”很多是零成本的,甚至故事講得好還能夠輸送利益或牟取利益,在此過程之中,往往有人因此獲利。
不管是樂視,還是其他“講故事”上市公司,投資者自身也需要反省。“講故事”之所以能夠成功,投資者不加以區分一哄而上的投機心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從監管層到普通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講故事”的行為,都應予以警惕。
更多相關新聞,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樂視已至懸崖 敲響誰的警鐘?)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