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hoice終端統計,今年以來A股發生52起舉牌事件,涉及37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的舉牌數量與去年同期大體相當,但舉牌邏輯更多傾向于產業投資,更關注標的擁有的稀缺牌照或業務體系。
舉牌方多元化
今年以來A股發生52起舉牌事件,去年同期為58起。與去年舉牌險資唱主角不同,今年陽光私募、“牛散”、產業資本、地方國資均有不少“戲份”。
1月4日-8月2日,“牛散”景華通過自身證券賬戶及3個私募基金賬戶多次增持冀凱股份,合計持股超過2000萬股,持股比例為10%,構成二度舉牌。此外,李松舉牌姚記撲克,呂小奇舉牌歐浦智網,周嶺松舉牌美欣達。
產業資本舉牌尤其舉牌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趨勢明顯。中百集團7月11日發布權益變動報告書,公司二股東永輝超市第五次舉牌中百集團,增持公司股份比例至25%,且不排除未來12個月繼續增持的可能性。
中泰化學7月20日發布公告稱,鴻達興業集團二度舉牌中泰化學,持股比例達10%,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鴻達興業集團旗下有一家上市公司鴻達興業,與中泰化學同屬于氯堿行業。
房地產上市公司陽光股份被房地產開發商旭輝集團旗下的上海永磐實業舉牌,智農投資及一致行動人大北農舉牌種業公司荃銀高科。
部分公司在短時間內被多次舉牌。四環生物十天內被股東王洪明兩度舉牌;開創國際4月到7月被石榴集團旗下公司小間科技及一致行動人三次舉牌,持股比例達到15%。
稀缺資源仍受捧
清杉產業基金投資部總經理鄧倫發認為,盡管近期上證指數持續上行,但很多中小市值公司股價持續低迷,其中有較好資產或資源的公司受到資本青睞。今年以來發生的舉牌中,舉牌方不僅考慮殼資源價值,更關注標的擁有的稀缺牌照或業務體系。例如,愛建集團被舉牌的重要原因是其擁有證券、信托、租賃等金融業務牌照,同時股權結構松散。
鄧倫發表示,今年舉牌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類產業資本舉牌增加。所謂類產業資本,指的是舉牌方雖然是產業資本,但背后的操盤手是專業的金融業人士。例如,以紫光集團為主體的“紫光系”舉牌山東金泰。去年“紫光系”涉足20多家A股上市公司,布局讓人眼花繚亂。
與往年ST公司頻頻被舉牌不同,今年以來的舉牌案例中,僅一家ST公司被舉牌。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并購重組和再融資審核趨嚴、IPO常態化,殼公司價值降低,舉牌方賭“殼公司”重組價值的成功概率越來越小,促使舉牌回歸長期價值投資。鄧倫發表示,現在舉牌方更多遵循產業投資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簡單套利。
地方國資身影閃現
在今年的舉牌案例中,地方國資身影多次出現,有8家公司舉牌方閃現地方國資的身影。
在愛建集團的股權爭奪戰中,舉牌方華豚企業和廣州基金的背后是廣州國資。公告顯示,廣州市政府控制的匯垠天粵持有華豚企業33%股份、廣州基金國際100%股份。
青島國資旗下的匯隆華澤今年以來四次舉牌天目藥業,目前持股比例達20%。(下轉A02版)
對于舉牌目的,匯隆華澤在回復上交所問詢函時表示,作為地方國資的資本平臺,匯隆華澤希望在優化上市公司股東結構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發揮出股東積極的作用和責任,為地方國資通過資本市場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出適當的形式和途徑,從而有利于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此外,*ST金宇、新黃浦、嘉寶集團、金橋信息、焦作萬方和天沃科技等公司被地方國資舉牌。
對于地方國資舉牌增多的現象,一位長期關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私募人士表示,隨著混改深入推進,利用資本市場、提高證券化率成為改革的重要方式,國資舉牌正是這一思路的體現。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主任李曙光表示,作為混改的一個方面,舉牌上市公司對于改善地方國企的治理結構、規范經營、打造企業品牌有一定積極作用。同時,被舉牌的上市公司應與舉牌方的主業有契合度,戰略投資條件應成熟。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