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8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上發布了《雄安新區綠色金融規劃報告》。馬駿表示,未來5年雄安新區綠色投資需求可能會達到1萬億元左右,這將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馬駿表示,雄安新區是過去幾十年當中繼深圳特區、浦東新區以后又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級改革試驗區,承載著自身獨特的歷史使命。同時,雄安新區承接了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升級功能,如疏解和承接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的綠色發展使命任重道遠。
馬駿認為,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發展也面臨著非常有利的機遇。一方面,綠色投資需求巨大,據估算,雄安新區今后5年綠色投資需求可能達近萬億元,這會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另一方面,制度優勢和定位高點,在政策、制度等方面會給未來的綠色金融融入雄安的整體規劃和框架提供非常好的條件。另外,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等定位也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
不過,馬駿也表示,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中污染行業占比高,開發規模、融資需求大,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當地金融機構環境風險敞口較大,綠色金融發展急需外部資源和政策支持。
對此,馬駿提出了建立“一中心、一示范、一體系”發展綠色金融的具體設想。他介紹說,“一中心”即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在雄安新區建立以綠色技術為核心的創新資源平臺,吸引一批世界領先的綠色技術企業、研發中心落戶雄安新區,形成世界頂級的綠色技術研發、展示與應用平臺,并吸引一批綠色技術領域的天使、VC和PE投資基金落戶,輔之以科技銀行和資本市場的資源,將雄安新區打造為全國乃至國際的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
“一示范”即建立綠色基礎設施與綠色建筑投融資示范區。建議在雄安新區創新綠色金融支持模式,保證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產業發展基金等渠道提供的資金重點用于支持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筑。具體來說,要通過綠色金融創新,推出一套支持污水和固廢處理、清潔能源、地鐵輕軌、城市管廊、分布式光伏、綠色建筑等項目的融資模式,將雄安新區打造成為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筑投融資示范區。
“一體系”即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馬駿建議,鼓勵出臺綠色金融激勵政策,建立綠色擔保與增信機制、綠色貼息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建立綠色金融與生態補償機制相結合的市場機制。主動集聚綠色金融要素資源,大力吸引綠色金融機構集聚,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充分利用多種綠色融資渠道,推動綠色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成立雄安新區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引入新型融資工具,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和使用。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馬駿:雄安新區未來5年綠色投資需求或達萬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