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回歸理性是市場成熟的必然趨勢
今年以來,A股走勢冰火兩重天,藍籌股走勢持續強勁,題材股則持續低迷。中證100指數年內大漲16%,上證50、深證100R、上證180等5個指數漲幅超過10%,它們代表的都是大盤藍籌股。與此同時,創業板綜、創業300、中證1000、創業板指等年內跌幅均超過10%,它們代表的都是小市值股票。 表現更為慘烈的是次新股指數,年內大跌35%。近一年以來,滬深兩市有400多只股票通過IPO上市。由于市場前期非理性炒新熱情太高,導致次新股上市后出現連續漲停。數據顯示,近一年上市次新股上市后連續一字板數量平均值為9.49個。或許正是由于炒作過度,次新股開板后幾乎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大幅調整。 高峰時88倍的市盈率到底有多瘋狂? 次新股一直是A股里面的重要炒作題材。前一段時間,新上市的次新股連續漲停的天數比較多,在估值高峰時,次新股PE(市盈率)一度達到了88倍,泡沫化行情對投資者的傷害也比較嚴重。 隨著近一段時間新上市次新股連續漲停的天數有所減少,部分股票出現連續三次漲停后即開板的情況,甚至有次新股跌到離發行價只有9%的距離。次新股板塊逐漸回歸理性,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次新股的瘋狂是顯而易見的!按照高峰時的估值水平,整體上次新股比上證6000點附近、中石油剛上市時50倍的PE還高出不少。然而,中石油如此高估值所對應的48.6元的價格,卻成為未來10年的大頂。對于那些追高買入的投資者來講,中石油帶來的教訓無疑是極其慘痛的,而中國投資者非理性追逐次新股的行為,在當年中石油的巨額成交量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十年以后,中國的很多投資者對次新股仍然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打新一族、炒新一族、追新一族、吹新一族的瘋狂追捧下,次新股PE估值前一階段達到了88倍峰值,這是比48.6元的中石油更高的泡沫,顯然也是不可持續的。 事實上,我一直把次新股列為5類高估的股票之一。與A股大盤20倍左右、上證50十倍左右的PE估值水平相比,次新股高峰時88倍的市盈率顯然還有很大的回落空間。對于這種情況,我們還是應該保持理性、清醒的認識。 新股理性定價是成熟市場的標志 相比中國股市來講,成熟市場的新股價是難以形成泡沫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新股發行時的定價機制的市場化,發行價格比較理性。 在成熟市場,投資者對上市新股的態度非常理性。在他們看來,新股沒有經歷過時間、業績、分紅的檢驗,市場風險比較高,所以投資時往往抱有非常謹慎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主辦券商為了防止發行失敗,為了上市之后還能維持一定的投資價值,往往會在新股發行定價上非常保守,一般定出的價格比老股還要低。相比之下,我國當前新股發行是按照23倍的統一市盈率定價,這個價格已經比A股整體估值還要高,上市之后再經歷一番炒作,次新股的泡沫就在所難免了。 在成熟市場的發行體制下,一級市場的泡沫很難形成,上市之后,由于投資者對次新股天然的謹慎,破發的現象經常出現,次新股并非是香餑餑,二級市場的泡沫也不容易形成。這樣,投資者才能在二級市場買到價廉物美的股票,才有機會賺錢。 可以預期的是,當A股的投資者逐漸理性,當中介機構逐漸謹慎,當次新股出現經常性破發的時候,次新股不再是香餑餑的時候,A股的曙光就出現了,A股的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購買股票能夠賺錢的時代也就到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