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債券市場低開低走,國債期貨全線收跌。市場人士指出,金融去杠桿仍處進行時,未來政策出臺仍將帶來擾動,但對市場沖擊最劇烈的階段或已過去;低超儲率導致市場資金面抵御波動的“底子”不足,流動性穩定性短期難以明顯提升;綜合考慮,債市仍難上難下,震蕩市不變。
資金面收緊
21日,債券市場低開低走,剛剛有所回升的買盤熱情遭遇打擊。
昨日國債收益率整體小幅走高,10年期活躍券170018早盤成交在3.61%,較前收盤價高出1BP,10點前后收益率出現一波上行,最高成交到3.62%,之后保持高位震蕩,尾盤略回落至3.615%,全天上行1.5BP.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170210從4.28%一路成交至4.30%,較前收盤價上行逾3BP.
期貨方面,21日國債期貨各合約全線收跌,10年期品種主力合約T1712早盤低開低走,收報94.825元,跌0.110元或0.12%,跌幅較上一交易日擴大。
昨日,上周后半周稍稍回暖的資金面再度變臉,交易員稱,資金面反復收緊及央行操作來回調整,加劇了市場對資金面的憂慮,一些市場機構認為,央行保持資金面偏緊,意在警告金融機構重新加杠桿的行為。“事實上,導致昨日債市低開的主要因素,正是對監管的擔憂。”這位交易員稱。
18日,銀監會針對近期重點工作召開通氣會,就金融服務實體、“三三四”工作進展、監管制度研究制定安排、抑制銀行脫實向虛、整治市場亂象等問題答記者問。另外,央行副行長殷勇表示,監管套利的原因是存在制度短板;利用監管不完備的套利,可能導致風險失控;下一步將通過加強監管協調、加大檢查處罰力度進行防范。近期多個監管部門重提金融監管,刺激了市場神經,對金融監管的憂慮重新上升。
資金面是關鍵因素
不少市場機構認為,雖然金融去杠桿取向未變,未來可能還有政策陸續出臺,整治工作也會繼續推進,但監管對市場沖擊最劇烈的階段已過去,現階段,資金面波動仍是關鍵影響因素。
上周,資金市場經歷不平靜的一周,15日、16日兩天資金面全天緊張,機構借錢無門,令“錢荒”一次重回視野,即便從15日開始,央行明顯增加流動性投放,資金面緊勢也直到17日午后才有所緩解。
這次資金面收緊主要觸發因素仍是繳稅。但從往年來看,8月繳稅壓力要小于7月,且全月財政存款多會出現凈減少,最近資金面緊張明顯超預期,根本原因或在于超儲率低。低超額備付意味著流動性總量少,穩定性下降,面臨的邊際擾動會被放大,這在去年以來,表現得已較為明顯。目前超儲率處在歷史低位,這種波動就更明顯。央行公布的6月末超額準備金率(近似超儲率)為1.4%,預計7月以來已進一步下降。
另外,金融去杠桿初現成效,但風險尚未出盡,意味著金融機構對資金具有剛性需求,一旦供給收縮,容易放大資金面波動。
鑒于央行貨幣政策嚴守不松不緊,外匯占款增量可能也不會太大,超儲率尚難明顯回升,資金面未來仍存在波動風險。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量不小,而9月份是季末月份,都增添了資金面不確定性。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債市總體仍處于震蕩市,難漲難跌,短期資金面波動或推動利率上行,但一旦接近區間上沿,買盤可能重新出現,抑制利率進一步走高。可在利率上行時擇機反向交易,但仍應注重安全邊際,以短久期為主、做好流動性管理。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