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跨過月末關口,資金面或能進一步改善,但央行繼續實施凈回籠的可能性不小,將制約資金面回暖幅度。
OMO暫停月底連續凈回籠
8月31日早,央行公告稱,當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理由是“月末時點財政支出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沖央行逆回購到期后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當日到期的400億元逆回購實現自然凈回籠,這是8月份央行第13次通過OMO實施凈回籠。
8月下旬,在資金面并不寬松的情況下,央行連續實施流動性凈回籠。8月21日至31日,除了29日凈投放100億元,余下公開市場操作日均為凈回籠,整個8月下旬,央行累計凈回籠5600億元。相比之下,8月上旬為凈回籠700億元,中旬則為凈投放2220億元。全月下來,央行通過OMO凈回籠資金4080億元,是過去5個月首次出現月度凈回籠。
如果說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只是影響流動性的一項因素,凈回籠不絕對代表貨幣政策有趨緊傾向,那從流動性狀況和貨幣市場利率變化上看,8月流動性的緊張程度超出預期的,全月貨幣市場利率運行中樞水平出現了小幅上行。
8月下半月,貨幣市場流動性總體較為緊張,部分時段機構平盤不易,甚至出現“違約”傳聞。據統計,8月銀行間市場覆蓋全部機構的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R007)算數均值為3.53%,較7月大幅上行21BP,且為2015年4月以來新高,即便是只包括存款類機構的DR007,均值也較上月反彈7BP。而2000年以來,8月貨幣市場利率通常都低于7月水平。這些說明,央行態度確實比前兩個月要強硬。
“雨”過之后資金面仍將承壓
好在月底有財政支出,在央行OMO停做的情況下帶來“及時雨”。8月30日午后,資金面突然回暖,8月31日,央行凈回籠也未改變資金面繼續回暖的勢頭,原因很可能就是央行所說的“月末時點財政支出力度進一步加大”。
從歷史上看,8月財政支出多大于收入,表現為財政存款會減少。過去兩年,8月金融機構財政存款均減少1600億元左右。鑒于財政放款集中在月末時點,有助于暫時改善金融機構備付水平。
今年財政收稅與支出對資金面影響加大,根本原因還在于資金面供求呈現緊平衡,供給和需求的邊際變化對資金面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目前金融機構超儲率較低,而8月央行實施了大額凈回籠,即便全月有財政資金投放、外匯占款也可能有小幅增長,超儲率也不會出現明顯回升,當前資金面依然較為脆弱。
跨月后,隨著月末擾動消退,資金面或能延續回暖,但9月上半月公開市場到期量不小,央行繼續實施凈回籠操作的可能性較大,如此將限制資金面改善程度;進入月中,繳稅等季節性擾動因素將再度增多,且季末監管考核期漸近,流動性恐將再度承壓,屆時,資金面能否順利“通關”仍取決于央行貨幣政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