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QFII新進約40家,增持40多家,減持約60家。入駐QFII家數最多的是啟明星辰、水井坊和蘇泊爾,均為5家。
除了少數個股如鼎漢技術、平高電氣、奧飛娛樂,網宿科技等表現較差外,大部分QFII鐘愛個股跑贏大盤,許多個股表現優(yōu)異,典型的是海康威視、格力電器、萬華化學、貴州茅臺、水井坊、大族激光、恒瑞醫(yī)藥、福耀玻璃、重慶啤酒、洛陽鉬業(yè)、鐵龍物流、海螺水泥等。二季度QFII新進入的股票中,表現最好的是科大訊飛,二季度以來最大漲幅85%,八一鋼鐵和雅化集團漲幅超過70%。QFII增持的股票中,信維通信、方大特鋼、西藏珠峰、湯臣倍健等也有上佳表現。
QFII持股的卓越表現,與近年來投資理念轉變、市場效率的提高有密切關系。總體來看,QFII持股體現出其如下理念和特征:
一是精選行業(yè),重點投資。穩(wěn)定增長行業(yè)、新興高成長行業(yè)、市場空間巨大的行業(yè)、周期反轉的行業(yè),是QFII青睞的重點。QFII持股涉及的行業(yè)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重點突出,特色明顯,側重于以下行業(yè):食品飲料(以白酒行業(yè)為主)、家電、醫(yī)藥、電子、通信、新材料,以及信息安全、建筑建材、機場、商業(yè)、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環(huán)保、城市商業(yè)銀行、汽車及配件等。值得注意的是,QFII對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機器人、激光、新材料等高科技行業(yè)也大舉買入。
QFII基本未涉足的行業(yè)包括:券商、乳業(yè)、航空、航運、造船、電力、工程機械、網絡、服裝、生物制藥、種子、半導體、軍工等。這些行業(yè)或者行業(yè)周期不利,或者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或者估值偏高。其對中國優(yōu)勢、中國特色行業(yè)比如高鐵、中藥的態(tài)度似乎也并不積極。
二是聚焦行業(yè)龍頭,抓大放小。QFII選定行業(yè)后,下一步就是將這些重點行業(yè)的龍頭公司收入囊中,然后就放心大膽地一路持有,除非個股基本面出現重大問題或估值水平上升過快。這種先行業(yè)后公司、抓大放小的選股策略,頗為簡單而有效。
QFII所持股票大多屬于知名度高、市場份額大的行業(yè)龍頭(包括細分行業(yè))或小巨人。行業(yè)龍頭是價值投資的良好標的,QFII持有的行業(yè)龍頭如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中國交建、海螺水泥、鄂武商、威孚高科、上汽集團等,股價大漲之后市盈率仍普遍低于20倍。少數個股市盈率雖高,比如科大訊飛,但這是基于其行業(yè)高成長屬性及行業(yè)龍頭地位給予的合理溢價。
三是業(yè)績確定性增長為不二法則。QFII既重視業(yè)績的穩(wěn)定性,又重視確定的成長性,其持股大部分業(yè)績增長明顯,典型的是萬華化學(+255.35%)、方大特鋼(+172%)、信維通信(+145.74%)、大族激光(+128.75)、海螺水泥(+100.21%)、寶鋼股份(+64.91%)、湯臣倍健(+ 62.29%)、格力電器(+47.64%).
四是穩(wěn)健投資,不賭重組,不碰垃圾,不博投機性題材,很少跟風。QFII投資理念的成熟和理性突出表現在不碰問題股(貝因美除外)、ST(ST常林除外),對小公司、新公司、相對陌生公司非常謹慎,通常回避業(yè)績下滑的行業(yè)和公司,基本不參與熱門概念炒作,也不大采取國內基金常用的抱團取暖的方式,不賭重組題材,不在內幕信息方面爭勝,而在公司質地上取勝,舍黑馬而取白馬。
五是樂觀主義,做多中國。QFII二季度增持和新進公司數量明顯多于減持數量,說明海外資金看多做多中國股市和中國優(yōu)質上市公司。比如阿布達比投資局新進科大訊飛,瑞銀大手筆持有海康威視和中國長城,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大量買入啟明星辰,高瓴資本重倉持有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
當然,QFII并非鐵板一塊,投資理念、投資風格不可能整齊劃一,投資績效也大相徑庭。中報顯示,二季度出現在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的只是少數,大部分QFII持股信息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