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K12(幼兒園至高中三年級)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民辦教育機構將率先受益;非義務教育階段產權清晰的幼兒園、職業院校、高中及大學階段的民辦學校和國際學校將長期受益。1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內地民辦K12教育旗艦企業海亮教育集團(納斯達克交易代碼:HLG)漲逾10%,8月以來股價已經翻倍。
股價創下52周新高點
海亮教育集團的股價在9月1日大漲11.37%,報收于18.71美元,領漲中概股。盤中觸及20.25美元創下了52周新高點。
海亮教育集團始創于1995年8月,是一家K12民辦教育服務機構。2015年7月,海亮教育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上市。今年3月,海量教育發布半年報稱,2017財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同比增長20.6%;凈利潤5300萬元,同比增長513.2%;毛利率為20.8%,2016年同期為16.3%。自今年8月以來,海亮教育集團的股價已經翻倍。
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施行,給內地民辦K12教育帶來更多的發展契機。目前,在新生人口增長及基礎教育需求帶動下,內地民辦K12教育正處于高速增長期。興業證券引述權威報告稱,民辦中小學的總收入已由2012年的1241億元人民幣,增長48.4%至2015年的1842億元,并預計至2020年,民辦中小學的總收入較2015年仍有77.2%的上漲空間,料達3,255億元。此外,興業證券預計至2020年,內地教育市場總規模達5萬億元,其中K12教育市場規模接近3萬億元,較2016年增長達35.6%。
非義務教育領域靜待資本進入
由于新規下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仍不允許資本進入,南京大學商學院發布的分析報告稱,整體資本,尤其是追尋長期回報的大資本,將會越來越多的配置在幼兒園階段、高中階段以及國際學校階段,當然不排除還會有資本繼續向大學階段進一步的擴充,所以將會看到在整個資本市場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并購以及IPO的發生。同時,小學和初中的義務教育階段也會涌現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為大量資本涌入課外輔導機構,比如學而思和新東方等輔導機構,這種對非學歷的課外培養、課外輔導機構的資本投入將會不斷增加。第二種模式為國外的國際學校,作為教育行業的細分行業,它將會越來越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雖然此類學校價格不菲,但由于它們直接進行美國和英國式的教育,很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資本青睞。
瑞銀證券亞洲中小企業研究聯席主管諶戈在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中國內地的K12(幼兒園至高三年級)課外輔導市場。他指出,中國內地的K12課外輔導市場是未來五年規模可望翻一倍的少數幾個行業之一,預計五年時間里市場收入規模將翻一番,從2016年的4970億元變為2021年的108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