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周,有兩個數字很吸引眼球。一個是1391,另一個是9.3%。前者是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8月29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顯示的: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3年至2016年,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4335萬人,年均減少1391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至4.5%。
后者是據教育部初步統計,2017年三個專項計劃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10萬人,較2016年增加8500人,增長9.3%。2017年,國家專項計劃錄取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學生近6.4萬人,比2016年增加3400人,增長5.6%;地方專項計劃錄取各省(區、市)農村學生近2.7萬人,比2016年增加3700人,增長16.2%;高校專項計劃錄取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以下優秀農村學生9500人,比2016年增加1380人,增長17.1%。
不難發現,二者關聯之處在于發力扶貧目標的兌現。眾所周知,我國提出,到2020年確?,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顯然,兌現這樣的目標遠比數字的減少看上去難。畢竟,兌現目標需要明確各級落實責任,確保脫貧工作落實有的放矢,否則,一旦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節點到來,貧困并未徹底消除,那么必將影響小康社會的建成質量,正所謂存在貧困就無法實現全面小康。
近年來,扶貧脫貧領域從未間斷的政策部署就是在不斷地對外加深這樣的認識。從2011年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指明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到2015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2020年實現脫貧明確總體目標;再到2016年10月發布的《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明確自上而下的工作機制,并構建了一套各司其職的責任認定體系;最后2016年底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明確了最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我國脫貧政策體系可稱一脈相承。
顯然,這樣的脫貧政策體系之下,絕不僅僅是要讓貧困人口擺脫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還需要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都實現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全面對接,徹底消除貧困。這就意味著,公共服務的提升對貧困地區而言至關重要,而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更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均衡發展的本質體現。
目前從最新的統計數據看,以每年1391萬人的速度消除剩余4335萬人的貧困人口,對于到2020年時間節點完成這一任務并不困難。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之于脫貧攻堅而言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因為其影響的絕不僅僅是單一的貧困人口,更事關貧困家庭乃至未來貧困家庭的就業和自力更生。因此,從這點看,對于我國而言,確保教育脫貧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核心硬指標。而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教育脫貧的核心要求,更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長久追求。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今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依舊嚴重不均,東、中、西部差距明顯,尤其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因家庭經濟困難放棄就學的現象仍較為普遍。也正因如此,一系列教育扶貧政策的發布和實施就旨在確保所有適齡學生能夠接受義務教育。但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針對農村和貧困地區所招生源,還需要財政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銀,支付其就學所需相關費用。
不同于基礎教育以及高中教育階段的教育扶貧更多采用政府擔負的形式,高校教育扶貧在我國早已自成體系,且一直在不斷完善。據教育部介紹,國家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已建立健全涵蓋“獎、貸、助、補、減”等多項措施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補償代償、新生入學資助、勤工助學、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綠色通道”;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則包括國家獎助學金、“三助”崗位津貼、國家助學貸款、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等多種方式并舉的混合資助政策體系。
即便如此,教育部仍對外透露了其完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的政策動向。顯然,高等教育階段的扶貧與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扶貧不可同日而語。畢竟,高等教育所需投入已經大幅提升,而解決這一問題僅憑國家之力顯然不夠。因此,在資助方式上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減輕貧困生學費、住宿費壓力,以助學金為主要手段解決學生生活費問題已成主流,除此之外,鼓勵社會團體、企業等面向高校以設立獎金、助學金的形式回饋社會也在資助方式之列。
但無論如何,就如同采取一切可為的政策手段確保每一個貧困生能夠公平享受教育機會一樣,脫貧攻堅事業同樣需要在不同領域深入實施脫貧政策,用好每一筆脫貧資金,確保投入到人,由此才能按部就班地確保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當然,脫貧攻堅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當前正處在轉型調整的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在我國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績的基礎上,尚未實現脫貧的任務領域注定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對我國而言,在已經明確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基礎上,必須確保高效率地實施和執行任務部署,避免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尤其是,要找到符合當前背景下推進扶貧工作實施的工作方法。畢竟,唯有確保脫貧扶貧政策持續發力,才能加速兌現我國的脫貧目標。(原標題:政策持續發力 扶貧承諾加速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