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到2003年六年提六級
20多年前,盧恩光在老家其實是個小有名氣的私營企業主,當年生產的諾亞雙層玻璃杯暢銷全國,并讓他迅速攢下上億身家。但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當官高”,一心只想當官,而且達到了癡狂程度。
1992年盧恩光看到鄉里有的企業老板名片上印著“公司黨委書記”的頭銜,深感羨慕,萌生了混入黨內的念頭。
按正常程序,從申請到入黨需要一到兩年時間,盧恩光嫌這太慢了。他找到時任高廟王鄉黨委書記的李恒軍幫忙,李恒軍收了盧恩光5000元錢,突擊發展他入黨。《入黨申請書》和《入黨志愿書》是1992年同時寫的,同時交的,為了看起來更合理,特意把申請書時間往前倒簽了兩年,因此鬧出了1990年就穿越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大笑話。
混入黨內后,盧恩光又通過工作經歷造假混入公職人員隊伍。盧恩光的企業當時掛靠在高廟王鄉中學,他請托時任校長幫他出具假的民辦教師履歷材料,再用它申報轉為公辦教師,獲得國家干部身份。
1993年,聊城地區出臺“民營企業家掛職科技副鄉長”政策,盧恩光覺得機遇來了。他通過一番又跑又送,當上了高廟王鄉科技副鄉長。很快,盧恩光又被任命為鄉黨委副書記,職務由虛變實,實現了仕途真正起步。
1997年底,陽谷縣四大班子換屆,盧恩光覺得解決副縣級將是關鍵一步,于是不惜花重金多方請托,最終順利當上了縣政協副主席,成了副縣級。
為謀求仕途發展,他逐步把企業轉移到哥哥、侄子等人的名下,又開始了向上一級的“沖刺”。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省城,開道手法仍然是大把撒錢。1999年5月,山東省政協因人設崗,增設魯協科技開發服務中心,將盧恩光調任中心副主任。一年多后,又任命他為中心主任,成了正處級干部。
有了完整的檔案,盧恩光的下一個目標是進京做官。中國殘聯下屬的華夏時報社成了他進京的第一塊跳板。2001年,他安排自己的企業拿出500萬元,通過其他企業捐助給報社,謊稱是自己拉來的捐款,因此得以調入華夏時報社任職,成為副局級。2003年為了能順利提任正局級,他再次拉來了1000萬所謂“贊助”,其實同樣是自己企業掏的。
1997年到2003年,是盧恩光仕途的高速發展期。這段時期,他一年換一崗,六年提六級,從鄉到縣再到省再到北京,從副科級到正局級,火箭速度的背后是金錢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