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隨著“雙11”的臨近,相信不少人都正磨拳擦掌,打算在網上大掃貨。不過相比往年的拼手氣、拼網速,今年消費者如果想在“雙11”期間掃到平貨,更要運用智力。
今年電商的促銷內容紛紛推陳出新,規則更加復雜,當中包括如預售、定金膨脹金、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等巧立名目的優惠細則,讓人摸不著頭腦。不少網民批評“簡單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動已經很難見到了,買個百十元的東西,得花幾個小時研究各類規則”、“沒有‘奧數’功底已不敢應戰”。
預售規則難懂限制多
電商的促銷規則變得越來越復雜,消費者如果不仔細了解,很難獲得大幅度的優惠。其中,今年一些電商新推的“預售模式”就因公示的規則不明確,而且不退不換等,被大肆批評。據消費者王女士投訴,去年她只需把心儀的產品事先放入購物車,等到“雙11”零時就迅速下單、支付即可,過程簡單直接。但今年的規則不同,當她參與了電商今年新推的首波預售后,卻發現各個商家所謂的“預售”不僅規則難懂,而且限制多多。
王女士發現商家推出的預售商品都必須單獨購買,無法合并訂單,令優惠幅度沒有想像中大。例如王女士想購買數套在預售商品名單內的某品牌內衣,但因為必須單獨購買的規則,她原本幾套心儀的內衣就要分成數張訂單,而為了湊夠所需要的滿減金額,她又要分別在每張訂單中添購一些不需要的商品“湊單”,變相導致未能省錢。
各種預售券巧立名目 無標使用規則
此外,各種巧立名目的預售券也是限制多多,使用方法既不明示,但又只表明不退款。王女士表示當中以“滿599元減100元”的預售券最為“坑錢”,這款價值9.9元的預售券只能購入屬于預售款式的貨物,選擇品種極其有限,她在咨詢商家后才得知,此預售券更只能購買同款產品,還要同顏色、同型號才可使用,網上對此負評居多。另有網民批評商家未在預售券的頁面寫明具體使用規則,只強硬地標明“不支持退貨退款”,網友紛紛表示“花9.9元買的券我寧愿不用了,也不想連續跳坑” 。
另外,有商家又規定首300名購入優惠券的買家可再享訂金“翻3倍”的優惠,如訂金25元當作75元使用,即尾款只需付173元即可得到價格248元的產品。但商家卻不會透露首300名的買家名單,王女士質疑指:“我購買25元訂金,然而并不確定這筆錢能獲得多少實惠。如果雙十一時,參加促銷活動的產品不是心儀的東西,或優惠力度不如預期,我只能放棄購買,這個已購入的訂金優惠就打水漂了”。
網友曬“雙11”優惠的計算草稿
去年“雙11”投訴6成為促銷優惠不實
除了上述預售的陷阱外,天貓今年又巧立名目的推出全球狂歡紅包、火炬紅包、群戰隊紅包、品牌狂歡城紅包和線下AR紅包5種優惠,每款紅包通通用法不同,不少網民坦言這些“優惠”的劃算之處已不是簡單算術所能處理。
去年,國家發改委在受理涉及“雙11”網購節的投訴案件中,促銷優惠不實的問題占比62%,主要包括優惠條件限制多、優惠承諾不兌現、保價承諾不保價等。國家發改委指出在“雙11”網購節促銷中,一些商家的優惠存在“暗藏陷阱”的現象,比如限制使用地區、限制使用時段、限制疊加使用等,未能真實、全面地向消費者介紹相關優惠資料,引起消費者誤解,造成損失。(北京青年報)
關注財經365(m.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