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上半年,滴滴從軟銀那里獲得了一筆 50 億美元的融資。那筆融資創下了科技公司融資的紀錄,但這件事在當時來看怎么都有些奇怪:滴滴沒有那么缺錢,它要走向盈利和上市也不是單靠燒錢就能解決的。
彭博最近的一篇文章為我們進一步解釋了這筆融資:它更多的是由軟銀的 CEO 孫正義本人主導,并且很難被拒絕。
滴滴 CEO 程維試圖告訴孫正義,滴滴賬上已經有 100 億美元,并不需要這么多現金。但孫正義的回復是,他可能會把錢直接投給滴滴的競爭對手。程維妥協了,拿下了軟銀的融資。
同樣的故事也在 Uber 身上重演。2017 年下半年,Uber 的股東始終無法就是否接受 軟銀投資達成一致。11 月,孫正義公開宣布,如果軟銀拿不到最終的交易,就去投 Uber 的競爭對手 Lyft。年末的最后幾天,軟銀與 Uber 達成了協議,軟銀以 77 億美元購買 15% Uber 的股份。
孫正義將自己描述成信息革命的真正信仰者,認為未來人們會更加依賴機器和機器人技術,他支持“奇點”理論——有一天計算機將會占領人類的大腦和身體。
2017 年 5 月,軟銀正式宣布千億美元的愿景基金完成首輪籌資。這支基金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相當于四個銀湖資本和 15 個紅杉資本。包括沙特和阿聯酋的主權財富基金、蘋果、富士康、夏普等企業,以及軟銀自己,已經向這支基金注入 930 億美元。
在早些時候的股東會議上,孫正義說成立這樣一個巨大的基金是為了下一次科技大爆炸:“我們預見到了個人電腦領域的大爆炸,預見到了互聯網領域的大爆炸,我相信,下一次大爆炸會來得更為劇烈,為作好迎接的準備,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平臺,也就是軟銀愿景基金?!?/span>
數字地圖初創公司 Mapbox 公司于今年 10 月拿到了來自孫正義的 1.64 億美元融資,其首席執行官埃里克·岡德森曾與孫正義會面,孫正義告訴岡德森說,自己正肩負著一項使命,凡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如有可能在交通、食品、工作、醫藥、金融領域引領全球性的變革,那么都將是愿景基金投資的對象。
這支基金主要投資于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人、移動端應用和電信等科技領域,每次投資項目的資金都在 10 億美元以上。
軟銀集團和千億美元愿景基金既向初創企業提供了小額融資,也與上市公司達成了更大規模的投資協議。投資對象包括類似 Brain Corp 這樣的機器人軟件初創公司、室內農場 Plenty,以及更為知名的團隊協作通訊平臺 Slack。軟銀從 Google 那里買下了兩家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和 Schaft,將價值 80 億美元的 ARM 股份,賣給 Visionfun,還花 17 億美元投資了衛星公司 OneWeb。
現在,軟銀還在籌備第二個科技基金,作為投資科技行業的補充性基金規模將超過現在 930 億美元的愿景基金。
在投資過程中,根據相關人士透露,孫正義都要求與創始人面對面,并鼓勵他們接受比實際需要多得多的投資金額。
孫正義的團隊負責在孫正義與創業公司創始人見面之前完成盡職調查。軟銀和愿景基金從德意志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聚集起了自己的投資團隊,但是事實上,決定投資的只有一個孫正義一個人?!?00% 都是孫,”一位將股份賣給孫正義的 CEO 表示,“好吧,99.9% 是孫的決定。”
在敲定投資之后,孫正義基本上就放手不管了,但是他會與創始人通過電話和郵件保持聯系。
攜其與日俱增的影響力,孫正義和軟銀已經改變了風投行業。在過去一年中,孫正義敲定了 100 項投資,投資總額高達 360 億美元。
這一切都史無前例,但是現在,誰都無從判斷,軟銀給科技創業公司帶來的將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
最近的一個證明方法應該是 Uber 的未來。軟銀已經投資了這個行業里所有市場的第一名,包括 Uber、滴滴以及它們在主要海外市場的競爭對手們。
在共享出行行業的每一個市場都有軟銀的影響力,但是軟銀沒有在任何一個公司擁有控股權。這個行業的未來,決定著軟銀與孫正義策略豪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