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品牌營銷戰略。馬云個人品牌、阿里品牌的營銷,其實我們更多是看到馬云演講、馬云唱歌、馬云演小品、馬云與國際偉大名人牽手融合等,這都是對創始人與企業的品牌打造最直接落地的方法。所以你看到的是阿里馬云親生的?更多故事、演講、媒體與論的見聞形成的品牌效應。
相反。騰訊馬化騰本人并沒有高聲叫唱、四處論演,這應該是性格比較隨、安穩實打的創始人。所以你看到的是表面,這是兩家企業家不同的品牌戰略營銷方向。我本人作為多年的策劃師,我更喜歡馬云先生的品牌營銷方法。第一,更強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活躍度。第二、減少企業的傳播成本。第三,增強品牌好感度、美譽度等溢價價值。
其實,阿里騰訊是兩家不同戰略企業。在一次互聯網大會中,馬化騰說:“我是負責連接人與人的企業”。馬云說:“我是負責連接人與物的企業”。也就是說騰訊主要業務是社交板塊,阿里主要業務是電商板塊。
騰訊用戶量絕對領先于阿里
互聯網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用戶就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是企業估值的重要考量數據。在兩大巨頭,各家公司都有不同板塊的量級現象產品,如阿里有:天貓、淘寶、支付寶、優酷、微博、UC等等,騰訊有:QQ、微信、QQ空間、騰訊視頻、QQ瀏覽器、QQ安全管家、王者榮耀等等,QQ微信幾乎掌握了互聯網所有用戶,超越10億基數,基于騰訊連接人的社交巨頭,用戶量絕對領先于阿里,這是廣為人知的。
入口之爭、流量之爭、市值之爭、首富之爭等
隨著兩家企業的龐大,兩家公司生態業務必然重復,出現兩虎之爭的形象。國內騰訊為了抗衡阿里電商野蠻增長,戰略入資京東;為了抗衡阿里盒馬鮮生,入資永輝超市;線上線下的支付寶V微信支付之爭,相互關系到金融帝國兩家水火不容,根據比達咨詢(BDR)發布的今年Q3季度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報告,支付寶占據了52.2%,財付通則占比37.8%,支付寶領先微信支付。市值之爭相差800億左右,騰訊又領先;福布斯排行榜財富值相差30億左右,馬化騰再次領先,相互之間首富的位置你追我趕、你上我下。
在國際市場上,兩家公司也不斷的加大規模性并購、擴張、融合。收購更多國外獨角獸公司。10月中,阿里影業國外又邁進一步,與Amblin Partners合作,首次投資好萊塢;今年初,阿里在國際上又再一次影響全球的動作,成為奧林匹克奧運會全球合作伙伴,是民族的驕傲,是民族的偉大。當然,騰訊在國際上大規模實施并購與融合,盡力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
目前來說,還不能說誰超越誰。商業趨勢不斷變化,或許主要的結局看騰訊與阿里所布局的新零售、無人車、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物聯網等戰略布局,2019年或許將會拉開雙方的距離。
放眼遠看,騰訊的競爭對手是全球的Facebook,阿里的競爭對手是全球的亞馬遜,我們更多是希望騰訊、阿里兩家巨頭超越它們成為全球第一,這才是我們民族的復興與偉大,全球的影響力經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