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是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萬千組合。而新零售是一種優化的零售業交易結構,通過線上試,線上買的形式對零售進行重構。也就是說將信息流與資金流,物流進行了重新組合。
傳統的商場會面臨著危機。因為很多人會在線下試,也就是獲取信息流,而在線上購買,因為可能更加便宜。將資金流和物流轉移至了線上進行。所以傳統商場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多建立品牌體驗店,體驗店本質是線上是我的,線下也是我的。將交易結構進行轉變,從分享代理商商品差價轉化為賺取體驗店店鋪租金的交易方式。
歷史上在1884年美國有了零售業,那個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后來有了鐵路,美國零售有了遠程購物,可以自由退貨,貨到付款。西爾斯成為了19世紀的新零售。再后來了又有了汽車,美國零售業有了大型超市,天天低價。沃爾瑪成為了20世紀的新零售?,F如今有了互聯網,誰又將成為21世紀的新零售呢?
新零售的第一大核心邏輯:數據賦能
傳統的便利店會有三個問題,第一進貨源頭可能是二級市場或者三級市場,成本比較高。第二是選品上架比較隨意,導致庫存周期比較長。第三是運營成本,需要自己長時間的守著店鋪。唯一的優勢可能是地理位置靠近居民用戶。
天貓小店就是利用了傳統便利店的地理優勢,然后縮短它們的短板,在兩個方面下功夫進行改造。
1.推出一站式進貨平臺“零售通”,將進貨源頭的問題解決了。
2.用大數據幫助小店選品上架,解決了庫存周期的問題。
其核心子啊與阿里長老數據,包括交易數據,信用數據,行為數據??梢詭椭鷤鹘y的便利店在信息流方面進行賦能。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
此外還可以在資金流上進行賦能。蘇寧推出了“任性付”,就是根據個人的銷售數據,分析信用水平,給出不同的資金流方案。還可以在物流上進行賦能。雙十一在購物車中的物件,可以幫助淘寶讓整個中國物流提前動起來。
新零售的第二大核心邏輯:坪效革命
互聯網公司成本結構重視的“人效”,而線下零售成本結構重視的是“坪效”。坪效就是每平方米面積創造的年收入。
小米公司現在開啟了線下模式,就是首先解決了將低頻變高頻的問題。首先小米投資了不少生態鏈企業,比如手環,耳機等。將手機可能1-2年才會購買1次的低頻,變為了每半個月來1次的高頻。解決了線下坪效的問題。
新零售其實就是更加高效率的零售。通過線上線下一切方法,優化交易結構,提高效率,突破坪效的極限。
新零售的第三大核心邏輯:短路經濟
從產品到消費者的路徑可能會有,總代理,省級代理,市級代理,批發市場,日用雜貨店。如果短路這條路徑,將會是新零售的第三大要點。
名創優品就是建立了跨節點的直連方式,優化了交易結構,提升了商業效率。將同品質的商品價格下降到原來的1/3。
實際案例
作為一名師父,如何利用新零售的三大核心邏輯來提升師父傳達拆書技能點的效率呢?我作為拆書幫的一名師父,下面帶了有20多名徒弟。如果每個人都來親自傳授技能點其實是效率很低的一件事。那如何從新零售的三大核心來梳理思路呢?
其實知識很多是可以遷移的,為什么這次會使用拆書幫技能點講解的案例呢?其實也是學以致用的目的。手上沒有更多的案例,就用自己現在最有問題的案例吧。
第一大核心邏輯:數據賦能
首先要統計一下現在徒弟們的晉級情況,以及在各個技能點上有何疑問,或者是困難的地方。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可以知道徒弟們在哪些地方是需要重點講解的。
第二大核心邏輯:坪效革命
如何在單位時間里能夠傳授更多的知識點呢,可以利用標準化的方式來進行傳授,比如寫文章,寫流程,這樣可以讓徒弟自己來看。另外也可以發揮徒弟們自己的力量,相互學習,相互指導。這樣也可以提升效率。畢竟師父只有一名,徒弟可是有很多人的。
第三大核心邏輯:短路經濟
如何做到最短路徑傳達技能點呢,其實傳達的方式有文字,語音,電話,面對面。其傳達的效率也是會逐漸的提升。因此如果要做到短路經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因此現在開始舉行的師徒私享會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形式。此外徒弟們之間的私享會也是可以做起來的。不斷的完善不斷的擴散。
小結
新零售其實就是提升效率的零售。每個商業背后都有效率的問題。如果可以解決效率的問題,就可以成為商業背后最有力量的支撐。自己在做的1對1私享課其實也是提升學習者效率的方法,因此也是有市場的。每一個商業行為背后都可以找到理論的支撐。好好學習,周周輸出。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