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財經 / 要聞 / 產業 國內 / 國際 / 專題 > 支付寶如何在線下戰勝微信支付?

支付寶如何在線下戰勝微信支付?

2018-06-19 15:45? 來源:maomaobear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maomaobear

在618大促前,看到一條朋友圈信息,一個美女說自己春節提取的200元現金,至今一分未動,好不容易想花出去,結果消費的時候對方表示最好現金或者支付寶。

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戰爭已經上了華爾街日報。因為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在2018年一季度公布了罕見的季度虧損。而華爾街日報認為,螞蟻金服的季度虧損與高額補貼支付寶線下支付有關。

要知道,春節期間,支付寶的補貼非常瘋狂,第一單補貼高達十元以上。

如今,微信支付也跟進了消費補貼,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提供微量消費補貼的情況下,支付寶并未依靠補貼在線下獲得統治地位。

為何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要決戰支付領域?在高額補貼不生效的情況下,支付寶如何才能在線下戰勝微信呢?

支付寶如何才能在線下戰勝微信支付?

一、為什么有支付之爭?

螞蟻金服如今的估值已經高達1500億美元的,螞蟻金服的業務幾乎涉及到所有金融業務,而螞蟻金服一切業務的基礎是支付。

我們回顧金融行業的起始,銀行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意大利,起因是商人交易需要支付,支付過程中會有時間延遲,進而產生沉淀資金,于是銀行出現。

而銀行的沉淀產生信用,進而可以發行銀行券,還可以進行貸款,這就有了利息,進而產生出其他金融業務。可以說,支付是金融業務的基礎。

螞蟻金服能夠有今天1500億美元的估值,它就是從支付手段支付寶發展起來的。

而騰訊涉足支付領域,也是想制造一個互聯網金融的巨頭,這就與阿里的螞蟻金服迎頭相撞。

螞蟻金服起步是因為阿里的核心業務是電商,購物需求自然產生支付要求。

騰訊的核心業務是社交與娛樂,涉足金融并沒有剛需的切入點,而騰訊很容易的用紅包把微信與支付聯系起來,經過幾年的努力,把微信用戶都綁定了銀行卡,順理成章的做起來支付。

阿里與騰訊的支付之爭就開始了。

二、為何微信支付能夠咄咄逼人

比歷史,支付寶比微信支付早起步了10年,2004年上線的支付寶目前擁有逾5.2億活躍用戶。

但是微信支付依靠微信的裝機量咄咄逼人。騰訊自己的數據是微信在3月份的月活躍用戶量超過了10億。

2015年,支付寶處理了業內74%的交易量。研究公司易觀國際(Analysys)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該公司的市場份額縮小至54%,與此同時,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超過39%。

騰訊稱,微信支付月度用戶超過了6億,因此它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

相比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優勢在于用戶的普及型。支付寶最早是從電商支付的需求發展起來的。而在2004年的時候,能夠使用電商購物需要你有一臺個人電腦,需要你接入互聯網,并且有一定的電腦使用知識。這是有門檻的。

而在微信支付發展起來的時候,智能手機幾乎人人都有,微信像號碼一樣普及,這意味著微信支付的普及程度可以大大下潛。不會使用電腦的小商販們也能很輕松的使用微信支付。

支付寶統治線上支付,而微信在線下支付具有優勢。微信支付的擴張讓支付寶感受到威脅,開始強力補貼。

支付寶的強力補貼雖然普及了支付寶的安裝,但是在實際使用的時候,因為微信是一直在后臺開啟的(社交通訊的剛需),微信支付掃碼比打開支付寶掃碼更快捷,所以人們還是傾向于微信支付,只有支付寶補貼明顯高于微信的時候才會選擇支付寶。

三、支付寶如何才能戰勝微信支付

目前,支付寶和微信都主要通過二維碼掃碼支付,兩者在交易時候的便捷程度幾乎相同。都是掃碼,密碼或者指紋識別支付。

從補貼方面看,支付寶短期內可以用強力補貼改變人們的習慣,但是這種高額補貼對利潤影響巨大,很難持久。而要讓人們使用支付寶需要的不是補貼,而是便捷。

微信支付只是比支付寶支付少了一步打開APP,而支付寶完全可以改變一下模式,讓自己占據便捷性的優勢。

支付寶需要再制作一個“一鍵支付”的APP,并且給它設置快捷鍵啟動(譬如,雙擊指紋密碼,三擊屏幕),啟動后就調用攝像頭直接掃碼,然后指紋(密碼)認證從支付寶扣除。

你的啟動比微信支付更快,用戶出于便捷,也就愿意使用了。

支付寶可以做一次版本更新增加這個“一鍵支付”APP,同時配合一輪高額補貼形成習慣。

只要一個月左右,用戶習慣了更便捷的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自然就被放棄了。

類似的思路還可以做“一鍵收款”,快捷鍵調出二維碼,掃碼然后指紋(密碼)認證轉帳。

也許一個小小的改進,會比幾十億的補貼更加有效。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