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何去何從
關注金融行情的朋友一定知道近期我國連續進行了降準和降息。具體措施如下:
2018年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定向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18年6月25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其中提出,一是增加支小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共1500億元,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二是完善小微企業金融債券發行管理,支持銀行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盤活信貸資源1000億元以上。三是將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MLF的合格抵押品范圍。改進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增加小微企業貸款考核權重。
以上措施發布后,加上A股持續低迷(全年累計下跌近14%),我們不禁又要思考一個老話題,房價會這么樣?
據相關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5月底,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均價達到8600元/平,同比去年上漲11.6%。百城住宅成交均價突破1.2萬元/平,三四線城市住宅成交均價超過1萬元/平。截止6月中旬,二線城市環比平均上升8%,同比上漲近30%。根據國家統計局6月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70個大中城市,只有上海、南京、福州、廈門4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出現了下調,除去5個持平的以外,剩下61個城市全都在上漲。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如今的房價依然是穩中有升。那么在本次降準,釋放7000億元資金的情況下,從歷史表現和樓市回報率上來看,對房產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情況,有部分資金會以其他形式繼續涌入房產市場,對當前的房價起到一些助推作用。
我們再來看看我國的調控政策,2018年以來,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共計180次。頻繁的調控政策反映政府將繼續執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策略,從政府層面一定會將房價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現在部分開發商的資金壓力很大,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加上政策對放棄融資“去杠桿”已經比較極致,那么這些壓力比較大的開發商需要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結合以上資料,小編認為房價在熱點城市會有所提升,但是三四線城市應該會保持理性,但總的來說,大漲的可能性不大,穩中有升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