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要求,第一,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第二,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打通去產能的制度梗阻,降低企業成本。要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第三,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要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愿。第四,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第五,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第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強化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實做細做深社會穩定工作。
后續經濟工作“穩”字優先
從會議所提的措施看,順序分別是“一穩、二補、三結合”。應該說在面對外部環境“明顯”變化,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的負面情況下,在政策選擇上,追求穩定優先,穩字當頭,然后才是追求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穩什么?會議提了六個方面,分別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其中,第一是“穩就業”,被排在“六穩”之首,而且“穩就業”在文中提及了兩次,這說明中央高度重視就業穩定,就業穩定社會就穩定。就業一直以來都是中央最關心的問題,當然可能也從側面說明現在就業出現了不穩的苗頭;第二,“穩金融”,這個在上次4月23日政治局會議提到“推動信貸、股市、債市、匯市、樓市健康發展”,二季度以來,無論是社融、股、債、匯均出現了不穩定,此處政策專門提出了“穩金融”,較健康發展更近一步,預示著在“貸、股、債、匯”金融領域,中央希望盡快穩定住,避免大幅波動;第三,“穩外貿、穩外資”的貿易+FDI是外匯、外儲的基本盤,也是去年拉動經濟貢獻最大的地方,現在針對貿易摩擦加大的外部環境,提出了“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其中主要是開放方面,我們應該期待后續還有“管用見效”的具體舉措。第四,“穩投資”,應該和第二點“補”結合起來,投資,尤其是基礎建設投資力度會加大,這一點和國常會的“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內涵是一致的。
下半年經濟的發力點毫無疑問是基建
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中,進出口的不確定性加大,消費短期不能太指望,“穩經濟”的主要抓手還是“穩投資”,而從投資來看,房地產投資下半年下滑的態勢相對確定,穩定投資主要是基礎建設投資的發力。7月23日國常會上,表述為“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而本次提及“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與國常會會議一脈相承,而且“補短板”成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重點。理解補什么樣的基礎設施短板是重要的,國常會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交通、油氣、電信領域推介民間投資“、”推進建設和儲備重大項目”,本次會議指出“要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無疑以上領域應該是“補”的重點,也是下階段“穩投資”的著力點。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去“補”,新聞通稿又提及了“去產能”、“去杠桿”和“降成本”,沒有提及“去庫存”。這說明無論是房地產庫存還是工業品庫存問題均大大緩解?!敖党杀尽辈o新提法,而“去產能”專門提出要求打通制度梗阻,“制度梗阻”的提法比較新,制度梗阻如何釋義?將是針對后期“去產能”的主要抓手。
“去杠桿”走向精細化,政策協調是關鍵。
本次會議市場最關心的是“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針對這一點,目前市場上有不同的理解,部分認為較日前國常會說法較為嚴厲。但我們認為,此處應重點理解“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的前置條件。應該說,自去年金融監管機構“三三四十”金融亂象治理以來,今年上半年又有系列文件出臺,政策疊加效應和“一刀切”的舉措造成了影子銀行體系收縮,社融增速放緩,社會總信用供給不足,部分融資主體出現現金流斷裂風險。針對以上問題,7月份以來,政策調整轉向力度明顯加大,在多領域多角度試圖化解當前面臨的銀行體系表內外融資的結構性和摩擦性矛盾,近期出臺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定向降準、給予更加寬松的信貸投放額度、支持對于低等級信用債券投資、MLF資金注入維持資金市場寬松、資管新規細則加速出臺以及更為友好的過渡期安排。但是由于金融機構作為自主決策的主體,對于政策的傳導必然會有時滯,也面臨著自主的選擇,造成了融資環境改善的力度和速度不及市場預期。本次會議強調防范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結合,就是對前期出現誤傷的修正。在第三點表述中,除了“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的提法以外,其余表述全部為協調、統籌的邏輯,這可以視為在堅持去杠桿的原則下,會更加講求方式、方法和手段。野蠻、暴力“去杠桿”不會重現,強力“去杠桿”也達不到“穩”的效果。從融資環境上考慮,邊際改善是無疑的,我們應更加關注的是改進的節奏和力度。但是,就像我們曾經所強調的,市場也不應期待大水漫灌。而從增加金融機構服務的能力和意愿上看,未來需要更加多的激勵性舉措安排來促進金融支持在小微、三農、普惠和綠金領域的“補短板”。
房地產調控表態堅決,目的在于穩定預期
最后,談一下房地產市場。政策對于房地產調控的措辭很嚴厲,“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而不是“控制”、或者“過快上漲”之類的字眼。表明了政策調控房地產的態度。當前對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需要堅持,尤其是在多地庫存普遍不足,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很容易變成簡單價格反映,而對于經濟增長無太大益處的情況下,穩定市場預期是關鍵舉措。預計未來房地產融資環境難以看到明顯改善,偏緊的政策會持續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