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是一個充滿博弈的場所,不管長線還是短線,本質都是博弈方法。賭博也是博弈,成功賭徒的思維模式和成功操盤手的思維模式是同構的。
讀過纏論的朋友知道,纏師非常強調分類思想,尤其是完全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采取不同的策略,這不就是博弈嗎?市場主體構成金字塔結構,他們之間也是博弈關系,沒有那個階層是鐵板一塊。
具體到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從更高層次俯瞰他們的行為,不外乎以下幾種:
所謂的“大勢派”,博弈對象是市場,根據大盤走勢決定操作行為;
所謂的“基本面分析派”,博弈對象是上市公司,根據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決定操作行為;
所謂的“技術分析派”,博弈對象是價格走勢,根據股價趨勢、成交量以及其它技術指標決定操作行為;
所謂的“市場分析派”,博弈對象是公開信息,根據公開信息(突發性利好與利空)而決定操作行為;
所謂的“跟莊派”、“追隨資金派”,博弈對象則是其它投資者,例如與莊家博弈,與游資博弈。
這幾乎涵蓋了股票市場所有的投資與投機的方法,除非你買入后長期(10年以上)持股不動,只要你每天看盤,只要你在股票市場進行操作,不管將操作歸于冠冕堂皇的投資,還是名聲不佳的投機,其實,你都是在與市場進行博弈。
各派之間都有各自的長處,不用互相之間看不起,尤其是新人,在形成自己的操作邏輯前,不要“著相”,刻意抬高一派而貶低另一派,就像今天抱劉主席大腿的但斌,200元拋掉茅臺260元接回來390元又加倉,好容易賺點錢就嘚瑟,小心劉主席查你“低賣高買”!也確實該查,你又不是劉主席,放什么嘴炮呢?
茅臺現在的形勢,我在前面的課程講過一個理論,你們還記得嗎?總得自己分析一下。
對普通散戶而言,問題往往出在各個門派的常識都知道點,但都不精通,體內真氣亂竄,如果梳理不好,最后的下場往往就是走火入魔,武功就廢了!
為什么強調“應無所住”?就是要大家不要先著相。先想清楚自己的觀點到底屬于哪一派,這一派立論的本質在哪里,有什么缺陷等問題,這很關鍵。
為什么強調“生其心”?很多人分析股票東一榔頭基本面,西一榔頭技術面,其實都沒說到根上。根在哪里呢?不在我這,我只是一個引導者和訓練者;也不在理論,理論是死的;你出師的那一天,也許會推翻我所講的一切,那么根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