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市早盤高開,滬指報3085.93點,漲0.08%,成交12.8億元,深成指報9812.38點,漲0.25%,成交20.3億元,創業板指報1778.18點,漲0.2%,成交7.08億元,網絡安全概念9股漲停,黃金概念、次新股、貴金屬、石油行業等板塊跌幅靠前。兩市開盤28股漲停(含ST),5股跌停。
[特別提醒]
今日新股:艾艾精工此次發行總數為1667萬股,網上發行1667萬股,發行市盈率22.98倍,申購代碼:732580,申購價格:9.81元,單一帳戶申購上限16000股,申購數量1000股整數倍。
[機構論市]
西部證券(13.62 +0.74%,買入):滬指上周在收復5日均線后雖一度向年線發起挑戰,但該位置一帶反壓較強。同時小級別分時圖技術形態已出現輕微頂背離跡象,量價背離現象也有所顯現,這也將加劇指數短線的波動。整體來看,目前的反彈更多是超跌后的技術性反抽,在缺乏持續性領漲熱點及量能跟進的背景下,指數還難以快速走出底部區間,本周市場繼續在年線附近震蕩整理的概率較大。建議投資者多看少動,對于指數盤中的反抽不宜盲目參與,輕倉者可適當關注超跌股的短線交易性機會,但須注意快進快出。
申萬宏源(5.56 -0.18%,買入)證券:市場回暖和復蘇尚需要一段時間,短線行情以企穩震蕩,縮量整理為主,上下空間有限。從結構看,板塊之間的強弱分化持續。其中績優藍籌、低估值高股息的品種將繼續受到機構青睞,出現抱團取暖的趨勢,而那些單純以小為美、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或者以殼資源為賣點的品種在市場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將不斷被淘汰,向內在價值回歸。這種分化,短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投資者在操作中,一方面控制倉位,以倉位管理管控投資風險。另一方面籌碼繼續向有安全邊際的低估值成長股靠攏,以績優對沖風險,體現價值收益。
長江策略:二季度核心矛盾在于金融去杠桿政策的逐步落地、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下行。另外,本期周報從增減持專題來看,建議投資者關注實體產業鏈及大股東增持比例較高的個股集合。行業配置方面,應以防御為主,首選估值相對較低的大金融板塊作為“弱市”配置,其次選取各個板塊中業績確定性高,同時估值相對有吸引力的行業。推薦關注電子、零售等行業。主題方面關注網絡安全和電力、航空、軍改領域混改主題。
海通證券(14.91 +1.08%,買入):①4月來市場下跌的外因是金融監管,內因是結構性高估,高估值、小市值的個股跌幅更大。歷史統計顯示目前估值水平的萬得全A未來一年正收益概率超過六成,中小創僅兩成左右。②監管基調柔化、個股跌幅中位數達15%,短期步入反彈期。中期轉機還需時間,跟蹤監管政策和盈利數據。③盈利與估值匹配度是結構差異的核心,持有消費升級等一線龍頭股,繼續看好低估低配、預期差大的金融。
興證策略:短期市場可能出現反彈,但并非是觸底之后的反轉,而是下跌趨勢中風險偏好修復帶來的交易窗口,看著熱鬧賺錢難。一旦維穩窗口過去,風險偏好的推動力減弱,反彈也將難以持續。操作策略上,對于交易型選手,建議選擇一帶一路、雄安新區、次新股等板塊擇機介入,隨著反彈逐漸減倉退出,連打帶跑;對于非交易型選手或者大資金,建議多看少動,一方面繼續防御性配置;或立足中長期,從基本面出發,布局業績良好、估值合理的品種或板塊。
安信策略::市場在反彈后存在遭遇二次探底或者新一輪調整的風險,屆時前期盈利豐厚、機構抱團的強勢品種(家電、白酒、電子等)面臨一定的補跌風險,當前可以結合后續景氣持續與估值情況(我們認為電子優于白酒優于家電)考慮適當調整配置。
中信策略:金融監管高峰暫過,監管力度趨緩,短期反彈漸進;但是,中期利率中樞上行和監管趨嚴壓制估值的趨勢沒有變。我們維持5月月報的基本觀點,建議“看短做長”:“看短”,受市場情緒修復影響比較明顯的板塊是周期(包括有事件催化的“一帶一路”主題)和次新;“做長”:借勢調倉,備戰下半年。本輪反彈是市場中期弱市下的反彈,其更重要的意義是提供了寶貴的調倉窗口。從遠期PEG靜態估值角度來看,大部分周期行業4月下跌后普遍處于低估狀態,而“抱團”的確定性板塊已經不算便宜。在這個反彈空檔,可以開始積極備戰下半年。最優選擇是順勢調倉,次優是等白馬回調了繼續“抱團”(前提是市場仍然維持指數窄幅震蕩,以及波動率持續低迷的預期),最后一個選擇是防御性配置。我們在4、5月的亮馬組合中逐步增配了電力及公用事業和保險,目前依然維持,也建議低配的投資者強化相關配置。
廣發策略:目前被抱團的“消費龍頭股”自身條件已明顯差于前面三次抱團的板塊,更多是一種“確定性溢價”以及“別無選擇”在支撐抱團——當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以及出現新的替代板塊以后,抱團就會面臨瓦解風險。從盈利能力的角度來看,過去三次被抱團板塊的ROE都是持續提升的,但是本次被抱團的“消費龍頭股”至少目前來看ROE仍在下行;從估值的角度來看,過去三次抱團板塊的PEG均小于1,而本次被抱團的“消費龍頭股”PE水平已達到23倍,但最新的一季報盈利增速也只有23%,PEG已經等于1。因此可以說本次被抱團的“消費龍頭股”其自身條件明顯差于前三次抱團的板塊,只是當前宏觀環境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使得這些穩定增長的公司獲得了“確定性溢價”(類似于美國70年代的“漂亮50”),再加上很多人認為“賣了消費龍頭不知道該買什么”,使得目前的抱團看起來還比較牢固。但是當未來國內宏觀環境和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以后,這種“確定性溢價”就會消失,抱團也就會面臨瓦解風險(未來可能降低不確定性的事件有:經濟復蘇的證實或證偽、地產調控的效果檢驗、“十九大”的政策定調,等等);此外,我們還需要密切留意接下里是否會有新的更有成長性的板塊對其進行替代(對于潛在的替代板塊,我們建議關注中報業績有望見底反轉的航空、電力、新能源汽車(愛基,凈值,資訊),以及ROE有望持續回升的零售、高速公路、保險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