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全國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實施方案(2016-2020年)》,《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1)新增恢復灌溉面積600多萬畝,改善灌溉面積9,000多萬畝;2)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0.64,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49以上;3)形成節水能力100億立方米,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0億公斤;4)加快推進列入《實施方案》的341處灌區灌排骨干工程改造建設;5)對灌區渠首、骨干輸水渠道、排水溝、渠系建筑物等進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加強先進實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因地制宜加強灌區信息化建設。
農業用水危機顯現,節水灌溉旨在雙贏。 農業用水超過用水總量的64%,然而用水粗放、浪費嚴重卻成為農業發展的頑疾,推行高效節水灌溉刻不容緩。據測算,若全國農田灌溉的用水利用率提高10%,則節水300多億立方。另一方面,節水改造可以為農民創造更大收益。改造后,玉米每畝收益可提升120-400元不等,假設對全國50%玉米地進行節水改造,則每年提升收益超過500億元。農業節水灌溉改造可實現水資源節約和農業增收的雙贏。
政策聚焦農業節水,水價改革“多點開花”。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強調要把節水作為一個方向性、戰略性的大事來抓。根據規劃,“十三五”全國將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全國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6億畝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水價改革初具成效,市場化運行模式探索中。2014年以來,水利部在全國27個省80個縣開展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農業用水效率明顯提升,試點區每畝平均節水110立方米;在積極探索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的同時,進行農業節水市場化運行改革,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工程建設管護。如PPP模式、專業化第三方管護模式等。
節水市場擴容提速,區域龍頭開始發力。節水灌溉行業的進入壁壘主要體現在資質和資金兩方面。主要市場區域在北方市場,尤其是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華北地區等。節水灌溉行業整體處于成長期階段,市場增長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長,技術漸趨定型,目前市場集中度低,但如大禹節水、新疆天業、潤農節水、沐禾節水等區域龍頭已經嶄露頭角,開始逐漸拉大與其他公司的競爭差距。
根據測算,“十三五”期間農業節水灌溉存量和增量市場達到1776億元,土地流轉的推進有利于農業實行規模化節水改造,土肥一體化、PPP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具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豐富項目經驗積累、兼具政府資源優勢和資金優勢的企業更有希望脫穎而出。受益上市公司從節水灌溉一體化設備及服務提供,到供水管網部分的灌溉相關配件制造,再到首部樞紐制造:
A股上市公司中:
節水灌溉一體化設備及服務提供:大禹節水(300021)、京藍科技(000711)
供水管網部分的灌溉相關配件制造:新疆天業(600075)、新天科技(3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