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在股東大會媒體見面會上表示,西氣東輸三期工程的管道建設將開放性的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民營企業。
“西氣東輸三期工程將于今年開工,預計用2-3年時間完成。”蔣潔敏在會上透露。
據了解,西氣東輸三期的氣源來自中亞,管道首站西起新疆霍爾果斯,途經甘肅、寧夏、陜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省區,東達末站廣東省韶關,設計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
據了解,與成品油不同的是,天然氣的運輸依賴于管道,其產業特性決定了其壟斷性比石油更強。管道比上游資源更可能成為天然氣發展的瓶頸。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間資本進入天然氣領域存在的最大困難是壟斷。目前國內的天然氣管網基本上被中石油、中石化壟斷,民間資本根本無法插足。
蔣潔敏在會上說:“管道建設是長期性的工作,將開放性的引入戰略投資者,包括引入各種所有制的投資者在內,當然也包括民營企業。現在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共識,如果沒有意外,將在上半年有相關的新聞出來。”
中國石油大學天然氣問題專家劉毅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此事的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石油公司愿意開始引入民資是一個進步,值得肯定。
市場對于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去年12月26日,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始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試點,形成了市場凈回值方案。
蔣潔敏在會上指出,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同等熱量油品價格的30%,而國際上天然氣價格約為同等熱量油品價格的50%-70%。
“實際上中石油的天然氣已經進入深圳,并在深圳執行新的價格機制。同時,中石油已經和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在新領域、新的區域、新的用戶,凡是具備實施新價格機制條件的都按照新機制確定天然氣價格。國家相關部門也表示支持和贊同。”蔣潔敏說。
他還表示,關于什么時間實行新的天然氣定價機制還要選擇時機。他說,雖然調整是必須的,但時機也需要選擇。如果按照新機制一步到位,價格調整的幅度很大,企業和居民用戶難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化和接受。
“在實行完全的價格機制前,會有一個過渡性的機制和價格出現,給大家一個調整的時間和適應的過程,但具體推出時間,要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形勢變化來決定。”(原標題: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建設將引入民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