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諺有云: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其大意就告訴了我們“尋找股票賣點”的重要性。反觀大多數股民被套的原因雖然很多,包括不設立止損、設了止損卻沒及時執行止損,但主要原因還是不懂得識別頭部,看不出市場后期風險有多大,假如真正意識到刀已經架到脖子上時,每個人都會知道該做什么,也知道該怎么做了。
一、頭在什么位置
以人為例,我們的頭部位于身體的最高位置,那股價的頭部也一定是在漲升的最高位置??蛇@個最高位置如何確定呢?
人在青春發育期身體長高的程度雖然不盡相同,但大致會有一個標準身高,比如是1.7米。在這個標準之下,發育年齡又沒結束時我們就說他還有成長空間,或者已經到達標準身高了,而仍處于發育階段那就完全可以斷定他會長過1.7米;反之,在標準身高之下,已經超過發育年齡的則身高基本定型,而大多數人都會在發育期走完后達到標準身高。
首先,標準身高的概念,放到股市里就是“頭部出現前的基本漲幅”。據筆者統計絕大多數個股在做頭之前,基本漲幅自最低點算起都達到150%以上。
這也就是說,一只股票如果漲幅僅有30%,或者50%,其形成頭部的概率是相當小的,因為這個空間對主力來講根本賺不到錢。而一旦股價經過暴漲,升幅達到翻倍以上時我們就要小心了,主力已獲得了不菲的利潤,尋找時機做頭出貨就將成為他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
其次,判斷股價頭部除基本漲幅外,還和“發育年齡”有很大關系,放到股市里即股價的平均上漲周期。據筆者統計,一般個股的拉升周期平均為4~9個月。
在我們的認知中,底部是由主力建倉形成的,而頂部則是由主力出貨引起的。這兩個階段都需要主力與散戶之間的充分換手,包括洗盤、拉升等階段在內,皆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些行為。除短線過江龍資金操縱的小盤股以外,中型市值的股票一般要完成建倉、拉升、出貨三個階段,都不少于4個月的周期。
再次,標準身高和發育期還會受到外部大環境的影響。如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營養無法保障,我國居民的平均身高要比現在低,平均發育期要比現在短。
在股市中,外部大環境就是指市場平均指數的行情級別,如果僅是一輪熊市中的次級反彈(指數上漲20%以上),個股漲幅就不一定能到150%以上了,可能僅翻一倍甚至漲幅達到50%以后就要開始做頭,而這段時間的平均漲升周期也小于4個月的正常周期,一般只有3個月左右;而如果是一輪牛市行情,頭部往往會在股價漲升兩倍甚至更大幅度下才會產生,整個漲升周期則可長達1年以上。
由此可見,股價做頭位置與前期漲幅相關,而前期漲幅的大與小,會直接受到大盤行情級別的影響。
[NextPage] 二、頭長什么樣子
人類頭部最典型的特征是頭下面都有一個凹進去的脖子,放在股價的形態里就叫做“頸線”。
如同我們做畫一樣,如果你要畫一個人,至少要清晰地畫出腳、肩、頸、頭這幾個部位。這與股價走勢不同的地方是,我們可以幾個部位整體畫,左右對稱來畫,但是股價卻是一邊一邊地走,即先漲左邊,待頭部確立后,才步入下跌,走出高點右邊的走勢。將圖2當成一輪完整的漲跌循環圖來看,將頭部最高點向下一分為二,看看像不像一張人體輪廓圖呢?
因此,當股價連續上漲達到基本升幅以后,股價的每一次向下挖坑,要么是洗盤,要么是在畫“頸”。區別主要是洗盤的低點不會被再次向下突破,而“頸”的低點后期是要被向下突破的,這一點在周線上看得更明顯,也更容易把握。
三、頭出來做什么
“頭”與“頸”密切相連,當股價向下再次跌到前期“頸線”位置附近時,我們就應當意識到刀已經橫過來了,再下去小命就要沒有了,怎么辦?在“刀起頭落”的一剎那就看誰躲得快,躲得快的人頂多會削掉一點毛發或頭皮,而不至于傷及性命,反應遲緩者就難逃被套的宿命。
小結:識別股價頂部,需牢牢把握“基本漲幅”、“拉升時間”和“頸線位置”三個要素,其中識別頸線位置尤其重要,是成功逃頂的關鍵。例如圖3中平煤股份2009年9月30日形成的低點B,我們就可以把它當成頭部之前的“假設頸線”,如后期打破此位頭部即可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