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此次南海可燃冰試采工程作業區位于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試開采井開鉆,5月10日下午14時52分點火成功,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可燃冰礦藏開采出天然氣。到5月18日上午10時,連續產氣近8天,平均日產超過1.6萬立方米,超額完成“日產萬方、持續一周”預定目標。截至7月9日14時52分,試開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量超過30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000立方米以上,最高產量達3.5萬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取得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這次試采成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開采。通過試驗探索和科學研究,我國取得一系列新成果:防砂技術先進,方法可靠,保障產氣通道狀態良好;在舉升方式等多方面實現創新,提高產量效果顯著;調控產能平穩有效,氣流穩定,持續時間達到生產性試開采要求,為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環境無污染;井壁和地層穩定,未發生地質災害,實現安全可持續生產;試采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領跑優勢不斷擴大。這不僅標志著我國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技術取得重大成果,也將對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
安信證券認為,可燃冰的大規模開采仍需假以時日,國土資源部專家預計,2030年以前,我國將使可燃冰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相關受益公司主要有以下幾個領域:
1)海油工程(6.32 +0.96%,診股)、中海油服(11.23 +0.63%,診股)、杰瑞股份(16.00 -0.44%,診股)等油服企業。我國將加大對可燃冰開采技術的資源投入,相關固定資產投資有望提速,油服設備及服務企業有望受益。另外,中國船舶(23.72 +0.42%,診股)、中國重工(6.21 停牌,診股)主要生產LNG運輸船和海上鉆井平臺的相關企業也將一定程度上受益。
2)如瑞特裝、厚普股份(16.03 +0.44%,診股)等天然氣產業鏈應用企業。我國當前天然氣自給率低,大量依賴于國外進口。本次可燃冰試采成功提供了一種新的天然氣來源,再疊加近日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有望落地,將使天然氣市場進一步市場化,相關設備企業迎來機遇。
3)中集集團(17.65 +1.32%,診股)。我國首次可燃冰試采成功的平臺“藍鯨一號”是由中集來福士公司研制的,作為母公司,中集集團將受益于此次試驗成功,獲得更多政策及經費支持,對公司業績產生正向影響。
太平洋(4.02 +0.25%,診股)證券亦指出,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已明確天然氣的主體能源地位,力爭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比提高到10%,可燃冰的開發將加大天然氣的供給,有望推動我國非常規油氣的開發投資的增長。目前可燃冰開采商業化仍處在研究階段,且由于開采成本高,短期內大規模開發可能性較低,對公司業績影響有限,但考慮到可燃冰儲量豐富,未來有改變全球能源供給的可能性,長期來看相關上市公司或將大幅受益。由于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未來海上油氣鉆采設備及服務廠商有望首先受益,推薦石化機械(14.12 -0.49%,診股)、海油工程、杰瑞股份、紐威股份(16.03 -0.31%,診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