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消息,7月18日,財政部、環保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根據《通知》內容,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 PPP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成為政府力推的改革與投資模式。政府推進PPP已經成為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的新常態。經過三年多的發展,財政部的PPP項目庫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18日,入庫項目13132個,項目金額達到16萬億元。 實際上,去年10月,財政部在發布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中就曾提出,進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廣應用力度。據了解,在文件中,財政部表態,將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領域探索開展PPP模式強制試點。并且主推的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兩個領域的特點是市場化程度相對較成熟、具有穩定的現金流,這也將利好相關產業鏈的上市公司。 此次《通知》的下發,被認為是進一步由“鼓勵”到帶有“強制性”要求的全面實施,既有利于垃圾、污水處理領域PPP長期發展,同時體現了政府全面實施PPP的決心。此次以污水、垃圾處理項目為主,推測下一步會在其他領域或行業大力推進。對下一步PPP市場規模的擴大將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
此次所明確的市場范圍由過去的一些市政領域擴大到農村面源污染、餐廚垃圾、危險廢棄物等領域,制度環境也由原來簡單的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變為整個PPP頂層設計,增加了物有所值評價、地方預算管理制度等。雖然是在同一個領域發力,但實際上市場范圍更大,制度環境也更加完善。 《通知》明確,在污水、垃圾處理領域推行PPP模式的目標,即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有序推進存量項目轉型為PPP模式。盡快在該領域內形成以社會資本為主,統一、規范、高效的PPP市場,推動相關環境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結構明顯優化。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要求強制推行PPP模式的同時也要求規范,就近年來PPP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結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以融資為目的偽PPP將受到限制。這對地方政府運作PPP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力強、經驗多、專業化、團隊穩定的咨詢公司將更為容易獲得地方政府信賴。 總體而言,在筆者看來,此次《通知》體現了政府對PPP推行的堅定決心,并且有三大亮點值得關注。 首先,《通知》指出,符合全面實施PPP模式條件的各類污水、垃圾處理項目,政府參與的途徑限于PPP模式,而未有效落實全面實施PPP模式政策的相關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相關預算支出,喪失財政支出。
這樣一來,非PPP模式難以為繼,有助于提高PPP模式滲透率。 其次,《通知》強調政府參與PPP項目的風險隔離,指出政府不得提供融資擔保,不得承擔無限責任,不得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本金,不得承擔社會資本方本金損失,不得承諾最低收益,嚴禁政府兜底,實際上是為緩解政府債務壓力,有助于提高政府參與效率,同時規范化的要求有利于PPP模式可持續發展。 再次,《通知》要求在污水、垃圾處理領域全方位引入市場機制,快速建立污水垃圾處理領域基于績效的PPP項目收益機制,強化績效考核和按效付費制度,這樣一來,專業公司承接PPP項目績效更佳,考核制度有利于擠出不專業的公司,而有豐富PPP經驗的專業公司有望逐漸提升市場占有率實現快速成長。
A股上市公司經營范圍涉及的污水處理如下29家: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