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帆股份(600482):
2008年8月,公司與美國艾密歐公司合資成立保定風帆光伏能源公司,投建總額高達10500萬元的非晶硅薄膜電池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美元,其中風帆股份有限公司出資750萬美元,出資比例為75%,處于控股地位;若按非晶硅薄膜電池市場價格為20元/瓦測算,合資公司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000萬元。
2、拓日新能(002218):
同時具備晶硅和非晶硅業務,比例在1:3左右,是國內最大的非晶硅薄膜電池廠商。國際上只有西門子、夏普、德國RWE等幾個廠家能夠同時生產非晶硅、單晶硅、多晶硅三種太陽能電池,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公司使用的生產設備自制化程度高達70%以上。打破國內太陽能電池產業“國外設備壟斷、國外技術包干”的雙壟斷格局。
3、天威保變(600550):
仿效Q-Cels,積極進軍非晶硅薄膜電池領域。在薄膜電池上,公司打算投資8億元,形成46.5MWp非晶硅生產線,預計2009年底完全達產。公司作為太陽能板塊的龍頭企業,是國內唯一具備完整產業鏈結構的光伏企業。公司參股25.99%的天威英利主要生產硅太陽能電池。
4、安泰科技(000969):
與德國公司合作,已試產成功,曾在奧運中投入使用。合資公司主要研發、生產和銷售太陽能電池和組件。雙方共同出資 8000萬歐元。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 5333萬歐元,其中公司以現金和實物出資4000萬歐元,占注冊資本的75%;Odersun AG公司以完整的CIS電池、組件等技術出資作價1333萬歐元,占注冊資本的25%,設立合資公司將有利于安泰科技在中國開拓薄膜太陽能電池市場。
5、綜藝股份(600770):
與韓國周星公司合作,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中期正式投產。據了解,國際上都在加大非晶薄膜太陽能產品的扶持力度。據權威機構測算,2008年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產量已經占到全球太陽能電池總量的12.5%,2015年將達到50%以上,未來幾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67%。
6、贛能股份(000899):
由于公司所投資的非晶硅光電薄膜電池,與多晶硅電池相比更具成本優勢。因為資料顯示,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國內市場尚未啟動的原因主要是光伏發電的成本很高,目前光伏電每度是5-6元,和普通電價格相比,相差十多倍,國內市場還不能承受。而非晶硅薄膜電池,使建設所需的主體材料和綜合成本大為下降,項目建設成本和發電成本只有多晶硅電池的40%左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