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目前社會上出現的股市心理綜合癥人群,有關專家分析,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相當大比重的股民其本身不懂股市投資,只是盲目跟風;其次股民心態不成熟,投機心理偏重。面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投資局面,股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股民應該對中國股市的歷史發展有個大致了解,有利于增強股民的信心;其次,豐富投資品種,在股市中的投入不宜超過總資產的1/3;在重視金融投資的同時,應重視心理投資、健康投資,增強自我調節能力;最重要是明確,炒股只是生活的很“小”一部分,不要為了炒股而放棄或改變原有的生活。
對于股市風險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股票雖能吃息分紅,又可轉讓流通,在買賣差價中賺取收益。但是股市的現狀是有人賺、有人賠,人們形容股市像“潮水”一樣有漲有落,股民處于漲落之間,誰也難以保證自己永操勝券。故參股者在做好最好的打算時,同時要做好最壞的準備,提高心理承受的力度。
對獲利的期望值不可過高
有人見一些炒股者發了財,就誤認為闖股市一定能發財,夢想自己也會在一夜之間成為富翁。這樣,一旦賠了本就會精神崩潰。心理學告訴我們,期望值與結果會出現三種可能:一是期望值大于結果;二是期望值等于結果;三是期望值小于結果。當期望值等于結果時,人的心理可保持原有的平衡;當期望值小于結果時,人們往往會喜出望外;當期望值大于結果時,人就會有挫折感,而且期望值越高于越結果,挫折感越大。故投資者的基本信條之一就是戒“貪”。
正確看待暫時的失利
一次失敗可以獲得下次成功的經驗,這就是暫時失利的價值。既然挫折是無法避免的,就應該學習如何提高挫折容忍力。每一個參股者都應該在股市中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失利時不要灰心喪氣,要沉著冷靜,理智地分析行情,果斷采取對策,擺脫困境。
年輕人最多拿7成收入炒股
老年人最多拿2成資產入市
一個人投入多少資金炒股要根據自己的年齡結構和收入等來具體分析。如年輕人處于積累階段,后期又有穩定的現金來源,可以適當多配置高風險的投資,如股票、股票型基金,最多可以投入70%;而老年人最多只能拿出資產的20%炒股,因為目前股市到達4000點的高位,風險相當高,后期調整壓力很大,老年人一個是身體上肯定會承受不了下跌的刺激,另外就是沒有精力和能力去仔細研究上市公司的資料、新聞和數據,而且老年人后期的資金來源只是退休金。所以百姓要認清股市,既然有大漲必然有大跌,狂炒業績不好的垃圾股更是風險太大。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投資,本來省吃儉用來的錢傾囊而出拿去炒股,后期的貨幣供給也不管了,這樣不可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