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區股民張小姐:我沒學過財務,怎么樣才能快速上手看懂利潤表呢?
張紅記:這個問題具有普遍性。我們只要把握住利潤=收入-成本這個總原則,就可從主營業務收入開始,分步扣減各項成本和費用,最終算出上市公司經過一年的經營,投資者能夠得到的收益。
它的編制分為四步:
第一步:計算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折讓-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第二步:計算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存貨跌價準備-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第三步:計算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第四步:計算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北京豐臺區股民趙先生:什么是利潤分配表?
張紅記:一般而言,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是放在一起的,它的意思是指企業有了凈利潤后能分給投資者多少錢。因為企業的凈利潤并非全部都分給投資者,而是要留下一部分作為企業后續的發展資金,這包括盈余公積金和法定盈余公積金,還有法定公益金。這些都在《公司法》中有明確規定,有固定的比例。此外,如果企業為了將來有更大的發展,可能會留下更多的資金,如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甚至不直接以現金分紅,而是把利潤轉增作為股本形式留在企業。這些都要在分配表中分別扣除。
利潤分配表的編制主要分為三步:
第一步:可供分配的利潤=凈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盈余公積金轉入
第二步: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可供分配的利潤-應付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積金-轉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第三步:未分配利潤(留到來年再分配)
北京海淀區股民劉女士:上面所說的很多名詞我并不懂,您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張紅記:好的。在這里,主營業務收入是指期間公司銷售產品所得到的收入,里面既包括收到的現金,也包括應收賬款。一句話就是,只要企業的產品賣出去了,不管拿沒拿到錢(應收賬款),都算做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和營業費用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按照標準的定義,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過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而營業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如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銷售傭金、委托代銷手續費、廣告費、租賃費和銷售服務費用、專設銷售機構費用等。”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主營業務成本應該是指產品的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如生產工人的工資、加工零件時消耗的電力、水、煤等),這部分成本發生在企業的車間里,而營業費用是發生在銷售的過程中,如銷售人員的差旅費,招待客戶的招待費用等。
銷售折讓是指企業的商品在發運以后,由于商品的品種、質量不符合規定要求或其他原因,但對這部分商品不做退回處理,而在價格上對購貨方給予額外的折讓,這部分當然要從收入中剔除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