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線系統(tǒng)是投資者進行技術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通常大家使用的是移動均線系統(tǒng)和成本均線系統(tǒng)。大家在營業(yè)部看行情的電腦中看到的5日均線、10日均線等一般都是移動均線。它的算法是以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基準。比如5日移動均線就是從今天往前數(shù)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的算術平均價的連線,10日、30日移動均線的算法依此類推。
在使用方法上,移動均線理論可以概括為三點。第一,利用移動均線的多頭和空頭排列判斷大盤的熊市和牛市;第二,移動均線有助漲和助跌作用;第三,當股價遠離均線時,均線對股價有吸引作用。但移動均線本身由于算法中未考慮成交量的因素,僅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jù),這使得移動均線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比較容易被人為操縱。而成本均線在計算中考慮進了成交量的因素,它的算法是每個交易日的不同相應價格與該價格堆積的不同成交量的乘積的加權平均,5日成本均線是5日內的加權平均價的連線,其余類推,而無限長的成本均線則表示市場上所有持有該股票的平均建倉成本。
成本均線比用移動平均線作為一段時間的平均成本要準確,所以比移動均線更能反映市場真實情況。比如,成本均線的多頭或空頭排列相當穩(wěn)定,在行情沒有反轉之前,出現(xiàn)的假交叉要比移動均線少得多;成本均線表現(xiàn)出明顯的支撐和壓力作用,尤其是30日成本均線和無窮成本均線,其支撐和壓力作用更為明顯。
成本均線中最重要的一條是無窮成本均線,它是市場牛熊的重要分水嶺,股價在此之上,市場在玩追漲游戲,是牛市;股價在此之下,市場在玩割肉游戲,是熊市。無窮成本均線的速率相當穩(wěn)定,相比之下,有限時間內的移動均線都有隨行情波動不夠穩(wěn)定的特點。
在熊市中可以明顯看到無窮成本均線構成了一次一次反彈的高點,直到它最終被一輪有力的帶量上漲突破,才宣告熊市結束。在牛市中,無窮成本均線則很難被短期回調打穿,成為明顯的支撐;而當股價最終跌破這條線的時候則常常成為最后的出逃機會。
移動均線由于其算法未考慮成交量的因素,僅以收盤價為依據(jù),這就使得只要控制了收盤價就等于控制了移動均線,而控制收盤價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只要在尾市發(fā)力就行了。而要控制成本均線就要難得多了,單靠尾市發(fā)力就不夠了,因為這樣雖然可以影響收盤價,但對全天的加權均價卻影響很小。所以,我們建議投資者重點研究一下成本均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