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的倉位是這個市場中最大的秘密。知道了這個秘密,對散戶來說就象知道了埋金子的地方,甚至無異于在阿里巴巴的寶庫門前喊了一聲:"芝麻開門"。
一、 探知主力倉位的原理
在現實情況中,人們一般是很難探知這個秘密的。這個秘密主力不會講,也沒地方打聽。某些投資者希望通過累積盤面上的大額成交單去計算主力的倉位,但這種方法,其實與事實的出入非常大。因為就我們所知,為了反追蹤,主力常常把自己的籌碼分成若干份,像已經公告過的億安科技的主力,他就一共用了600多個散戶帳號,來進行一只股票的運作。 假定一個10個億的資金在盤面上運作。10個億應該算是比較大的資金了,但當它被分割成100份、或者被分成1000份的時候,它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因為即便是10個億的大資金,如果分布在1000個帳戶上,那每個帳戶上就只剩下100萬,那么在盤面所看到的交易量,無非是一個中戶的交易量,你找不出莊家在哪。也就是由于大家特別關注這些大筆的成交,反而使得主力又多了一種騙線的方法。如果主力想吸籌的時候,他會故意放出一個大單子做為拋壓,讓你以為有大戶要離場,他卻可以用小單子完成吸籌。反過來,主力要出貨的時候呢?可以用單筆大成交單買進,然后再用10倍于大成交單的小成交單滲透式賣出,你拿主力一點辦法也沒有。
很多人幻想可以通過結交操盤手個人來獲知主力的持倉。市場上的傳聞有很多,但是這些傳聞也有相當大的問題。回憶一下,我們確實聽說過某個主力擁有某上市公司股票的傳聞,但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主力在哪只股票上減倉的消息。這個市場事實又一次說明,主力擁有哪只股票的消息很可能是故意泄露的,主力暴露自己持倉和公開自己所獲知的信息的目的是一樣的,無非是想在其拉抬的過程中引誘大家抬轎,甚至是在其出貨的時候引誘公眾資金入場。我們不妨再回憶一個細節,每每當我們獲知某只股票的消息的時候,這些股票的價格一般都不低,既然這些市場靈通人士可以打探到主力倉位這個核心秘密,那為什么在主力低位吸籌期間卻毫無消息傳出?在主力出貨期間,更無從獲得警告??磥?莊家們為了自身的利益,經常不惜拿自己的熟人和朋友開涮。本人曾經跟一位股友爭論了不下一個小時,這位朋友說,莊家親口告訴他,他們(莊家)仍然在東方明珠這只股票中沒有走,而這個時候東方明珠恰恰處在暴跌前最危險的高位上。還有更滑稽的故事,本人有許多朋友是各大傳媒的主編甚至總編,這些著名電視臺及報刊的編輯部,經常是一個辦公室,從上到下全套在一只股票上,誰騙了他們?有意思的是,這些大記者居然還在為他的莊家朋友辯護,意思是說他的朋友原本打算護盤,無奈拋壓太重,想扛也扛不住。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測算主力倉位呢?
我們必須換個思路。既然捉莊如此困難,測算主力的倉位如此困難,那么我們不妨采用一個否定式的方法,我們不再問莊家了,我們問散戶:這只股票你們擁有了多少?這個市場除了主力就是公眾投資者,貨不在散戶手里,就一定在主力手里,反之亦然。
于是,我們問散戶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情況下你們不愿意再持有一只股票了?遺憾的是問了這個問題之后,本人的散戶朋友并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復,似乎大家還沒有時間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于是我換了一種問法:有誰習慣于獲利30%才把股票賣掉?大約一千人左右的禮堂中,只有一個人舉手。接下來再問:有誰習慣獲利20%以上再了結?這時候有十幾個人舉手。最后一個問題是:有誰習慣獲利10%到20%之間把股票賣掉?這時候舉手的人就非常多了。這個結果和本人的操作習慣也非常接近。我看了自己的數百張交割單,絕大多數的拋出位置是盈利8%到15%的這個區間。這是個非常普遍的散戶操作習慣。我們且不評價這樣做是否劃算,只是得到這樣一個市場事實:即散戶很難將股票的浮動盈利做到20%以上,于是我們就有了第一個原理:獲利不拋的籌碼是主力的籌碼。
再看解套盤,散戶的普遍持股心理是“獲利則焦躁不安,深度被套則異常平靜”。大熊市中,證券營業部基本是人去樓空,別說是買賣股票,散戶們連看盤都懶得看。而當股價見底反彈,投資者接近解套的狀態,股市就重新活躍起來。當股價回到前期套牢區附近,大都會引發比較大的成交量,說明這些早期被套的投資者一旦解套,便紛紛選擇了離場觀望。
這就象這樣的情景:一群旅游者在溶洞的迷宮中遇險,他們迷路了,已經好幾天迷失在錯縱復雜的洞穴中,黑暗、寒冷、饑餓和恐懼包圍著他們。這時候,忽然找到了一個洞口,射進來的一束陽光讓他們歡呼,這意味著他們得救了。他們會怎么做呢?他們一定會迅速逃離這黑暗的地方。這是人之常情。很少有人如此浪漫:說既然已經得救了,那我何必著急走呢?這經歷還是很難忘的嗎,那就讓我多住上兩天,體會體會這難忘的洞穴經歷。這樣的旅游者大概不會有的。所以,解套離場是散戶普遍的行為準則。
但事情總有例外,如圖5-1,就有些令人費解。
圖5-1:方正科技(600601)2001/03/30
這只股票的技術圖線乍一看沒什么特別,股票自高位下跌了20%,隨后又緩緩推高,當初被套籌碼獲得了解套。從成交量上看,也呈現出了解套放量的態勢。但仔細觀察該股的換手率,我們發現它的換手率事實上非常低,比如最后一根K線(2001/03/30),其換手率僅為0.43%。熟悉換手率的朋友都知道,一旦一只股票的換手率小于1%,從分時圖上觀察,這只股票基本沒有交易,這種狀況在技術上稱之為無量。方才我們談到,在一般情況下,一旦套牢盤被解套,市場會涌現出足夠數量的解套拋壓,但是該股在60%的籌碼獲得解套的狀況下,沒有解套拋壓產生。為什么方正科技這只股票的投資者如此堅強?難道他們被套一次之后,死不悔改,不懼怕再次被套?該股隨后的走勢揭開了謎底。這只股票幾天之后迅速被拉高,顯然主力已經在拉抬之前就準備好了倉位,這些解套不賣的籌碼,事實上是主力的籌碼。
這不難理解,假如主力持有超過流通盤50%以上的籌碼,即使是解套也沒有出貨的機會。因為如此諸多的籌碼一旦拋出,股價會重新下跌,主力將面臨的是再度被套。所以即使主力想走,也必須把股價再拉高若干個漲停板,給自己構造一個足夠的出貨空間。
這是股市的另一個重要的原理:解套不賣的籌碼是主力的籌碼。
散戶最煩什么?散戶不怕股票下跌,股價下跌了,拿著就是了,心態好得很。最煩的是股價長期不漲。一個月的時間內,甚至兩三個月的時間內,一會兒讓你掙10%,一會兒讓你賠10%,一會兒再讓你掙 10%,一會兒再讓你賠10%,這兩三個月折騰來折騰去的,任憑誰也受不了這樣的心理折磨。因此,股價的長期震蕩橫盤,散戶往往會忍耐不住,在某個位置上把股票拋掉--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于是我們又有了第三個原理:橫盤洗不掉的籌碼是主力的籌碼。
這樣,我們通過對散戶的研究獲得了判斷主力倉位的三個基本原理,用這些原理可以進一步尋找精確計算主力倉位的技術方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