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求證一個命題時往往關心的是這個命題的結論,而對于支撐命題成立的條件卻過于疏忽。在大學就讀時經常會碰到定理的證明題,導師那時對我們的要求不僅僅是完成定理的證明,而是要在此基礎上對命題中的 條件進行修改,從而給出相關的命題并對之進行新的論證,或者干脆將命題中的條件刪除一條,看看會得出一些什么其它的結論。如今這種方法或者說這種思路依然值得保留。
本欄花費了較多的篇幅來討論我們所關心的有關主力的話題,更多的還是在判斷主力的蹤跡和目的上下工夫,很少提及一些基本的假設,其實這是一個被整個市場所忽視的問題。
任何結論的成立都與條件密切相關,比如我們對于主力行為的判斷也一定是建立在主力的某些共性條件之上的。一旦主力不具備這些共性,那么結論自然也就不一定成立。對于市場上形形色色的主力來說,由于資金來源、參與目的、操作人員等等各個方面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希望從中作出共性的歸納也絕非一兩句話就能夠說清楚的。但由于主力的目的就是利用市場的一些基本特征獲利,所以無論如何,有一些簡單的特點我們還是可以作為主力的共性而假設其無條件成立的。
主力一定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操作手段:
首先是在多家營業部開設多個帳號。盡管是違規的,但總有合法的途徑可以做到這一點。對于基金或者保險資金或者QFII資金來說只要相互聯手,也同樣可以做到。其次是在交易中掛出大筆的買賣單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市場造成買盤或者賣盤多的假象,從而吸引市場上其它投資者大量買進或者賣出。最后是具備大筆對敲的能力。這種操作手法是屬于不轉移所有權的即時交易,目前歸入違規行為一類,但對于分散的營業部和帳號,還是有很多辦法可以做到合法操作。
同時,作為具體的操盤手或者決策人員,一定具備以下一些所謂的基本知識:
首先是股價運行的基本形態,特別是平臺的突破、頭肩頂(底)和雙頂(底)三種形態。其次是量價關系,主要是價升量升(看漲)和價跌量升(看跌)這兩種。最后是一些操盤的常識,主要是大壓盤要跌、大買單要漲和大的成交量能夠引起市場注意這三種。
以上一些特性可以作為主力的共性而假設成立,本欄的有關主力的分析結論也大多假設主力具備以上共性。盡管實際上一定存在并不具備以上共性的主力,但有關的結論仍舊成立,這在統計學上也是允許的(只要這種主力少到我們可以把它歸入“小概率”一類的事件中)。還必須指出的是以上所謂主力必備的一些基本知識往往是錯誤的,只是市場對此的認識還不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