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現的位置十分重要
如果該形態出現在一波較大的升勢之后,完成后殺傷力會相當大,調整持續時間也非常長,而若形成于一段下調后則成為中繼形反轉,其殺傷力通常會明顯減弱,調整時間也可能縮短。二、形態的一般規模
一般而言,該形態構筑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或60個交易日,高低點之間的落差多在15%左右,否則形態能否成立便值得懷疑,而形態的規模對破位后的跌幅及整理持續時間影響很大。三、形態完成后的運行方式
當突破下邊線后,有時會出現反抽現象,股價通常會插入到形態高度的1/3至1/2位后再度下行,之后股價大幅下調并長期在低位運行,當升至該區域時往往還會大幅震蕩。例如,福地科技(0828)復權周線走勢圖。1998年2月至5月,該股震蕩幅度呈放大態勢,除權后完成擴散形態(也可視為菱形),經過近一年半的整理才回到這一形態中,并且再度出現大幅的震蕩,去年再現類似形態,但時間卻遠遠超過三個月。四、形態的變種
由于是十分典型的看跌形態,所以實際走勢中會出現很多變種,如只有一條線(多為上邊線)呈水平狀、兩條線同向(往往上傾)發散,而真正能制造多頭陷阱的則是形態中第二個高點力度較弱,使第一、二個與隨后回撤低點構成貌似頭肩底或圓底等形態,且第三個高點越過第一個高點,經過短暫的窄幅震蕩后選擇破位下行!五、擴散形態的應對策略
利用上升通道可發現,第一甚至第二個低點可能都在原始趨勢線上方,但第二與第三個高點卻離原通道上軌越來越遠,而最穩妥的策略則是:一旦發現股價呈放大態勢,就不要輕易介入,若有持籌則應盡快擇高退出;經過長期整理企穩后,可考慮適量逐漸介入,但在原形態水平附近應注意規避大幅震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