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在所有的反轉形態(tài)中,V型頂或V型底最難判別。在多數(shù)反轉中,現(xiàn)存趨勢放緩跡象明顯,即市場有一段橫向延伸的時間。然而,在V型反轉中,市場根本沒有轉換或過渡階段,反轉前幾乎毫無征兆,市場原有的趨勢往往出人意料地突然轉向,隨即向相反方向劇烈地運動。就如同一根橡皮帶被拉得太長,突然間強烈地反彈回來;這種情況發(fā)生后,處于劣勢的市場參與者也會要盡快采取相應的行動,這就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客觀上加快了運動速度(斜率越來越陡峭),最后占據主動地位的一方力量消耗殆盡,另一方則借市場缺乏進一步推動力量猛烈反擊,成交量明顯提高,且通常會形成關鍵反轉日或島形反轉。
二、形成條件
V型反轉形成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事先必定有趨勢存在,而且經常產生在市場持續(xù)大幅運動之后,一路上很少或只有微小調整的情況下,并且事前已經出現(xiàn)過數(shù)次跳空缺口,市場似乎已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shù)正常預期,即便最有經驗的投資者也開始因為漲勢持續(xù)而惴惴不安。形成這種反轉往往會伴隨有重大的事件如有關政策、行業(yè)信息或公司狀況發(fā)生重大變化等。
三、形態(tài)的完成與確認
既然前提條件是存在陡峭的或脫韁的趨勢,關鍵反轉日或島型反轉通常是其重要標志,且伴隨著極大的成交量,那么,唯一有效的信號就是對既有趨勢線的突破,而移動平均線則因其天性滯后于失控的價格變化而幫助甚微。一般而言,只要突破達到有效的基本要求,形態(tài)便可立即確認,成交量大小對是否回抽確認影響較小,但底部或頂部反轉對確認的要求則存在較大區(qū)別,即V型頂一般不會立即回抽,而V型底經常在短期內發(fā)生回抽現(xiàn)象,原趨勢線應是顯著的阻力或支撐。
四、完成后的運動方式及其幅度
該形態(tài)完成之后,股價漲跌均是來去匆匆,通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回撤到原趨勢的某一重要比例(如1/3或1/2)位置,其原因在于先前的趨勢中缺乏支撐或阻力水平,許多跳空缺口也留下價格“真空”。由于沒有形態(tài)可言,也就不存在量度幅度的問題,而只能借助其它方法判斷。
五、實例分析
在兩市以前的走勢中,個股V型反轉事例俯拾皆是,兩市綜指走勢也經常以這種反轉形態(tài)出現(xiàn),如1995年“5.18”行情,受暫停國債期貨交易刺激,兩市出現(xiàn)了三日的大幅飚升,5月23日又受消息影響跳空下行,之后兩市進入長達8個月的深幅調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